吴用#如果武松押运生辰纲,能否发现晁盖吴用在黄泥岗露出的三个破绽!( 二 )

吴用#如果武松押运生辰纲,能否发现晁盖吴用在黄泥岗露出的三个破绽!
文章插图
手里有朴刀,而且不怕贼人抢劫,如果不是艺高人胆大,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了——这些人本身就是贼。如果真有满身武艺,而且是七个人聚在一起,又怎么会老老实实贩运本钱和利息都极其微薄的枣子?武松不但久在江湖闯荡,见过各色人等,而且当了都头之后,经常与各种盗贼打交道,以一个刑侦人员的眼光,自然能看出晁盖等人“绝非善类”。但是杨志这位“五侯杨令公之孙”“殿帅府制使”,哪里知道江湖险恶?他见得最多的,是天子脚下的繁华和官场军营里那些假模假式的“彬彬有礼”,比那个问饥民“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强点也有限。晁盖等人买酒的时候,第三个破绽也就出现了:这群贩枣子的苦哈哈,居然会很轻松地拿出五贯钱来买酒解渴!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梁中书精心挑选出来十一个“壮健”职业军人,尚且要“自凑钱买酒吃”。要知道这些人是有梁中书发放的“盘缠”的,比如武松给阳谷知县往京城里送贪敛的银子,也算出公差。这些士兵给大名府知府出苦力,自然不是白跑腿,但是五贯钱对他们来说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要打平伙凑份子。吴用#如果武松押运生辰纲,能否发现晁盖吴用在黄泥岗露出的三个破绽!
文章插图
可是这些已经“穷得就剩下一点枣子几条烂命和几把刀(忽然想起一个段子:我穷的啥都没有了,没有房没有车,就剩下手里这把刀了)”的小贩,七个人花五贯钱买一桶酒,不但不讨价还价,而且还能用枣子下酒。不但自己用枣子下酒,还大手笔送枣子给杨志一伙吃:“休要相谢。都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做过买卖的人都知道,不管多熟的顾客,都不会把商品白送的——这与成本无关,而是个原则问题。要是按照晁盖等人的吃枣子喝酒外加送人,这些枣子没到汴梁,早就被吃光了赔光了——这就是晁盖等人平时大手大脚惯了,根本就没拿五贯钱当回事,同时对自己的“货物”也极其不上心。吴用#如果武松押运生辰纲,能否发现晁盖吴用在黄泥岗露出的三个破绽!
文章插图
还有人计算过,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以大米换算,折合现在一百四十八块钱,也就是说,这五贯钱相当于七百四十元。几个贩枣子的穷汉,解解渴就喝掉了七百四十块钱,一个月有一两万块钱收入,也未必不会花七八百块钱买酒来解一时之渴的——这么多钱可以到中档饭店点十个菜再要两瓶本地产的好酒了。受父祖恩荫,杨志从能拿动刀枪就开始当军官,而且当的还是皇帝禁卫军,自己买没买过酒都是一个问题,自然不知道此时此地一桶白酒应该卖多少钱,自然也就看不出其中的猫腻。而武松则不同,他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流落江湖在柴进庄上受尽白眼,虽然他的英雄之气没有被磨灭,连一千贯赏钱也没放在眼里,但是他却知道五贯钱对一个穷苦百姓意味着什么。吴用#如果武松押运生辰纲,能否发现晁盖吴用在黄泥岗露出的三个破绽!
文章插图
一帮操着山东口音的“安徽人”,跑到盛产枣子的河南山东搞长途贩运,而且都带着朴刀,花起钱来大手大脚,这三个能马上引起武松警觉的疑点,都被青面兽杨志忽略了。归根结底,还是梁中书选错了人,杨志的江湖经验等于零。他自以为聪明地把军汉伪装成挑夫,原本就是一大穿帮:这么一大宗财宝走在路上,在各路盗贼眼里,一切伪装都是透明的。每个人百八十斤的担子用扁担挑着,连个独轮车都不用,平白消耗了军健的体能和战斗力,已经外行得不能再外行了,生辰纲不丢才怪呢,即使没有晁盖吴用算计,他也不可能平安到达汴梁城,而要是换做武松押运,那结果肯定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