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诗话秋分丨暑退秋澄转爽凉 人间处处丰收忙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中国天文年历》显示,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意味正式“入秋”。同时,这一天也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诗话#诗话秋分丨暑退秋澄转爽凉 人间处处丰收忙
文章插图
2020年9月21日,江苏连云港,核电钟声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在展示自己亲手描绘的秋分彩蛋。
“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秋繁露》
从天文学来说,秋分同春分一样,此时太阳直射赤道,达到黄经180度,秋分是昼夜时间均等的日子,也是代表白天的阳气、夜晚的阴气“势均力敌”的日子。
据记载,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地处北半球温带大陆的中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自然气候的秋季“转折点”。“天凉好个秋”,气温下降,由夏日炎热转为秋日凉爽;降雨减少,光照充沛,天高云淡,云气由升腾躁动转为肃降收敛,体感由潮湿转向干燥。同时,白昼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变长,悄悄地开始了“阳气渐消、阴气渐长”的时令转换。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农谚
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此时北方忙于种冬小麦,南方则忙于种水稻。“秋忙秋忙,绣女也要出闺房。”农民朋友们要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还要适时早播冬作物,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经国务院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一年中最让人骄傲的季节,祖国大地秋色显现,色彩斑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诗话#诗话秋分丨暑退秋澄转爽凉 人间处处丰收忙
文章插图
2019年9月23日,河南洛阳,民众用山货和粮食绘就一个7米边长的丰收图,共享春华秋实庆丰收。
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
诗话#诗话秋分丨暑退秋澄转爽凉 人间处处丰收忙
文章插图
9月22日上午,伴随着欢庆的阵阵锣鼓声,以“庆丰收 感党恩”为主题的德州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齐河中国驿泉城中华饮食文化小镇隆重开幕,秋收的热闹,从这里开始。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礼记》
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俗语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