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子@惊世带盖定窑梅瓶!( 二 )


文章插图
图3:北宋定窑刻蕉叶纹带盖“官”字款梅瓶底款北宋定窑器物一般没有款,定窑款识最早出现在晚唐时期,比如全国各地出土的晚唐纪年墓葬,如陕西大明宫、临安水邱氏墓等有确切纪年的墓葬均出土有晚唐定窑器物,并且很多器物都带有“官”、“新官”等刻款,这就证明晚唐定窑的供御事实,“官”、“新官”款的定窑比较流行于晚唐、五代时期,直到北宋初年仍然有延续,比如河北定州两塔基出土的大量北宋早期的定窑器物中,也发现有“官”、“新官”款器物,近年来河北曲阳定窑遗址一带也陆续出土不少带“官”、“新官”款的器物残片,包括定州地区,甚至还有各种刻款的残片出土,款字种类多到有二三十种,根据出土的残片质量推断,在北宋中晚期依然有刻这种“官”、“新官”款的器物残片,因此,这种款字的实际应用时间可以扩大到北宋晚期,估计在宋徽宗信奉道教尚青瓷之前。带款识的定窑器物主要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以及瓷质来区分它的时代,晚唐、五代即北宋初期的定窑瓷质非常好,它是定窑历史上的一个绝对的高峰,瓷的磁化程度不亚于现代陶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的作品都很难达到那个时代的瓷质水平,所谓的“糯米胎”,并且晚唐、五代定窑仍然使用柴木原料烧造,北宋初期煤窑兴起,渐渐取代了柴窑,因此,北宋初期是柴、煤窑并存的尾声,其实煤窑烧造在晚唐已经出现,只是使用范围极小,到了北宋初期渐渐弃柴用煤。盖子@惊世带盖定窑梅瓶!
文章插图
图4:北宋定窑刻蕉叶纹带盖“官”字款梅瓶底局部通过器物的底局部图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的烧造工艺痕迹,从圈足的旋削痕可以看出器物的磁化程度,胎骨的致密度,这种经历千年还棱角分明的刀痕足以说明它的硬度,而足背上的细小粘砂也是烧造工艺上的痕迹,通常足背旋削倒角小的时候,细小的砂会粘在圈足的内、外侧,倒角是阻釉的防线,大倒角的细砂很难粘到圈足内侧,一般倒角大的都是工艺制作的比较精细的作品,所以粘砂现象很少,甚至看不到。盖子@惊世带盖定窑梅瓶!
文章插图
图5:“辽天庆六年”(1116年)张世卿墓壁画一“辽天庆六年”也就是北宋政和六年丙申(1116年),张世卿墓后室南壁的壁画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桌案上和前面的架子上的“梅瓶”,这些“梅瓶”的在专用的架子上存放,为储存酒的“酒坛子”,它的实用性一目了然,当然,这是在辽地的制作比较粗的“梅瓶”的实际使用情况,但是在制作工艺非常考究的器物上肯定使用情况不太一样。壁画中侍者在准备酒盏、温酒壶等为宾客们服务,桌上面与摆放在一起也是一种酒瓶(梅瓶),因此,这种非常普通的储酒器物很难进入史学家的记载里,而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人们慢慢认识到了它的美,便薪火相传延续至今。盖子@惊世带盖定窑梅瓶!
文章插图
图6:“辽天庆六年”(1116年)张世卿墓壁画二从河北省宣化县下八里“辽天庆六年”的这第二幅壁画上面描写的是一位夫人坐观艺伎歌舞,手中酒盏、桌案上菜肴,旁边还有两位侍者随时准备斟酒、换菜,前侧酒架子上尚有三坛尚未开封的酒,都是使用带盖子的“梅瓶”封存,通过这些壁画可以清楚地了解当时这种带盖子的“梅瓶”已经十分普遍了,尤其在北方的辽代。盖子@惊世带盖定窑梅瓶!
文章插图
图7:南宋景德镇青白瓷瓜棱腹带盖梅瓶在南方的景德镇青白瓷也在南宋时期流行起来带盖子的梅瓶,这件瓜棱腹凸筋带盖子的“梅瓶”制作也是非常规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