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1月8日晚8时
央视大型节目《中国考古大会》
再次聚焦湖北随州
多角度讲述了这片历史悠久的
土地上发生的传奇故事
一次抢救性发掘
发现一个不见史书记载的神秘诸侯国
曾侯乙所谓何人
恢宏精美的编钟何人所有
精致繁杂的青铜器
揭示历史谜团的铭文
一个战国时期的大墓
讲述一段传奇故事……
|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本文图片

该节目三大看点引人瞩目
看点一、曾侯乙编钟刻有3775字古代乐理百科全书:作为乐器 , 曾侯乙编钟的皇皇巨制和优越性能在世界音乐史中都是独树一帜的 , 而编钟上的铭文更是被称作一部古代乐理百科全书 。 曾侯乙编钟铭文共有3775个字 , 这个铭文有记音的功能 。
看点二、曾侯乙编钟一钟双音 。
看点三、为什么说曾侯乙编钟是龙的世界?
节目中多位重量级考古专家阐述说 , 曾侯乙编钟微体雕刻小如米粒 , 细如发丝 , 其实都是龙的形象 。
据了解 , 该节目在1月8日晚上央视一套播出 , 湖北广电融媒体采访人员在央视频同步直播观看时发现 , 节目观看人数达到了400多万人次 , 许多网友同步互动交流 , 对优美动听的编钟乐舞赞不绝口 , 该节目1月9日央视4套还将重播 , 详实的资料、权威的解读加上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 , 一下将全世界观众的视线聚焦到了中国湖北随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
|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本文图片

湖北随州 , 炎帝故里 , 编钟之乡 。 1978年 , 随州随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惊艳世人 , 让史籍未记载的曾国引起学界关注 。 几十年来 , 随着考古工作的持续 , 在湖北随州曾侯乙和周边古墓群 , 越来越多的宝藏被发现 , 如今 , 这当中有相当多的国宝级文物就在国家一级博物馆随州博物馆展陈 , 引来游客阵阵惊叹 。
|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本文图片

随州市博物馆新馆毗邻擂鼓墩古墓群 , 现藏有文物1万余件(套) ,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18件(套) , 藏品以商周青铜器居多 。 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汉东大国”为主题 , 包括“炎帝神农故里”“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曾(随)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汉风唐韵”“追回的宝藏”7个常设展览 , 并设有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厅和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厅 , 多角度讲述了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发生的传奇故事 。
破解“曾随之谜”
走进展厅 , 黄色浮雕的古代地图上 , “汉东大国”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 “汉东大国” , 就是今天人们所知的曾国 。 然而 , 在曾侯乙墓大量国宝级文物出土之前 , 历史学家竟不知曾国的存在 , 因为在历史文献中 , 没有任何关于曾国的记录 。 《左传》记载:“汉东之国 , 随为大 。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 , 大量春秋时期曾国文物出土的区域 , 正是史料中记载的随国所在地 , 以随为名的文物此地却未出土 。 学界称之为“曾随之谜” 。
|再次霸屏央视!随州这些“国宝级”文物讲述惊世传奇
本文图片

西周半环形龙纹铜钺(随州市博物馆供图)
进入“曾(随)国谜踪”展厅 , 斝、觚、钟、鼎、斧、凿、刀、戈等各种青铜器映入眼帘 。 人们常用“钟鸣鼎食”来形容古代贵族的奢华生活 。 鼎的大小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 安居羊子山出土的兽面纹鼎 , 铸于西周早期 , 体形高大 , 腹部及三足根部均装饰霸气的兽面纹 , 分别以凸起的扉棱为额鼻 , 形成上下接应的三组 , 颇具威严气势 。 曾侯與编钟更加庞大 。 一组8件编钟2009年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 , 其中最大的一个通高112.6厘米、重149.5千克 , 是除曾侯乙编钟外考古发现体形最大的青铜甬钟 , 其制作之精湛、构造之复杂都可与曾侯乙编钟媲美 , 器身上的纹饰繁缛程度甚至超过了曾侯乙编钟 。 让考古学者惊喜的是 , 钟体正面、背面均铸有铭文 , 这169字铭文 , 为“曾随之谜”的破解提供了关键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