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战国时期的蜀郡太守李冰和其子二郎,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历经两千多个春秋,仍沿用至今在造福着四川人民,李冰也以其卓越贡献被人们世代尊为“川主”。然而,做出如此贡献的李冰,其出生地、家族史竟无史料记载,历代学者穷其一生研究,也没有作出明确的定论。在山西运城,却有一个村子自称李冰故里,不但拿出了一套厚厚的家谱,还有一座家庙为证。
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文章插图

这个村子叫郊斜村,隶属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南靠中条山,北对硝池滩,东临关帝庙,西傍古盐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条向西运送运城盐池所产盐的盐道,该盐道沿硝池滩由村东斜向西南,所以村子就被叫做了“郊斜”。目前,郊斜村有近3000人,85%以上都姓李,均称与李冰有宗亲关系。图为位于郊斜村的李冰故里文化广场和李冰坐像。
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文章插图

“目前,存世的李冰后裔上至第69代、下至第74代,共6代同村。”4月初,75岁的李江娃指着家庙墙上的家谱对笔者介绍。李江娃曾任村支书,同时也是李氏家谱第八次大修的执事人,李冰第69代后裔,是当前李氏家族辈分最高的人。“1996年前,我们也不知道先祖是李冰,自从发现了祖上传下的家谱,经过研究后才知道的。”
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文章插图

李江娃老人所说的家谱是指《李氏东分家谱》、《李氏中分家谱》和《李氏西分家谱》。这三本家谱造自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历经6次修续。“这些家谱原本是家庙里的遗物,民国30年(1941年)后,因世事动荡,家族人员四散奔逃谋生,家庙理事会也自行解散了,当时的主事人将家谱等物交给族人李百福保存,1996年才重新发现。”李江娃说。图为李氏家谱(翻拍于李保生所著《李冰与李冰故里》)。
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文章插图

据了解,李氏家谱是从第52代开始记录,三本均为蓝布面,线装,厚度分别为4厘米、3厘米和5厘米,重量各为2.5公斤、2公斤和3.3公斤。白棉纸本,毛笔书写,馆阁体小楷。家谱总序记载:“余李氏师祖讳冰,又名季冰,号称陆海,谥封金山顺泽侯,二郎其子也。按秦时冰为蜀郡太守,见四川成都府属灌县都江堰口水患甚巨,因使其子二郎凿山导江,保全成都等县,蜀人德之,不惟家立冰像,且于都江堰庙祀二郎为神。”
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文章插图

“家谱记载了李冰父子的治水功绩,记载了清同治至民国三十年我们李氏后裔的繁衍史。家族谱系排列得非常清晰,可以说明李冰就是我们的先祖。另外,除了家谱,家庙也是一个实证。”李江娃老人非常肯定地对笔者说:“我们还成立了李冰研究会,这么多年一直四处查询、考证,没有错的。”图为郊斜村的李氏家庙。
李氏@山西一村子85%姓李,自称李冰故里,7旬老人:三本家谱可证明
文章插图

李氏家庙位于郊斜村西北,呈坐北向南向,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40米,占地0.6公顷。据李江娃介绍,家庙由宋末时期的李维渊创建,李维渊是李冰的52世孙。当年,李维渊除了在村里建家庙,还在村正南的桃花仙洞建有三间的金山庙,内有李冰父子塑像。“因年久失修,现在已经被毁,只留有几孔破窑洞。”图为李氏家庙的主殿内景,于2016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