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水墨承大道 落墨惊风雨——评著名画家韩英伟的水墨花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与“心源”系于一体,才有可能进入真正的创造境界,甚至创作出折射时代风云的精神性产品。游走水墨多年,在著名画家韩英伟先生看来,艺术就是生命的原型或原生形态,甚至生命之本身,而水墨艺术则可能是当今唯一能与哲学形而上学相抗衡的思想形态,水墨艺术可能是国人在纯粹哲学之外唯一可能享受到的艺术性形而上学·水墨的使命,不能被作为一种遣兴的游戏来看待,“游于艺”极有可能是对艺术的贬辱。正是在这种理念驱使下,韩英伟不但视其“画”为作品,更视其为生命本身。
“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国画的欣赏和创作都依赖于传统文化修养的积淀与传承,传统绘画只有在充分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才能可持续发展地创新。
幼时与著名画家崔辉先生为邻,让他早早地就接触上关友声、黑伯龙、弭菊田、岳祥书、陈左黄、任晓麓、金棻、刘宝纯、张登堂等众多书画先贤,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韩英伟对绘画产生浓厚兴趣,更奠定了他早期的艺术学养熏陶。
画家#水墨承大道 落墨惊风雨——评著名画家韩英伟的水墨花鸟
文章插图

《归渔》34cm×137cm
从笔尖、笔腹到笔根,从用力、用水、用墨、用色的点笃原理,到起笔到收笔,从一字到全篇,到态度、理解,在韩英伟看来,从前辈老师那里学到的不单是技巧,最重要的是诚恳的艺术创作精神。韩英伟告诉采访人员,学画伊始条件颇为艰苦,就是买张宣纸,也非常不容易。
“那个时候就靠着这些老先生裁下来的纸头纸边练字,当时学书画的也不少后来逐渐逐渐放弃了,我一直是这么坚持下来了,不管条件好也罢、孬也罢,一直坚持走绘画道路。”韩英伟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如痴如醉。
经历文革岁月,生活的波折,从青年美术教师,到山艺、山东工艺美院担当客座教授传道授业,从初入画坛,到任职文联担纲专职画家,一路走来来韩英伟笔耕不辍,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熔古铸今,独辟蹊径。韩英伟的画,传实又传虚,既混沌苍茫,又萧条疏旷,既有先贤遗韵之传承,又有个人变法之创新。他笔下的题材,有雄鹰、苍鹫,亦有游鱼、白鹤、虫蛙,加之画面中的花木、奇石、山野、湿地,无一不着眼于生活而落笔,不论是大画还是小品,皆气韵生动、泼墨自如。
画家#水墨承大道 落墨惊风雨——评著名画家韩英伟的水墨花鸟
文章插图

《灵禽古壁图》
课程外,韩英伟大量研究、临摹传统作品,学潘天寿的用笔用色、学八大山人的品位与境界等。今古文化背景的差异,让诸多画家在寻求传统之脉过程中,在多元“魅力”诱惑下往往不知不觉迷失并寻得自我建立理由,或无所适从地在其中徘徊,从而失去了本真。从艺多年,在他看来绘画最重要的就是艺术主张。韩英伟认为,一个画家,只要有了自己的艺术主张,才能从千篇一律中拥有自己的标记、特点与符号性的印记。而这些东西,只能从书中来,因为只有多读书,时时刻刻读书,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耕杏林多年,学院派的精神早已融入韩英伟的骨血,在心血、情感、笔墨的溶铸之下,催生了他重气韵、讲格调的绘画品格,形成了特有风貌,完成了对所作对象神态与画家情趣的统一。
艺术之造诣或有高下之分,然而对水墨的钟情,尤其是像韩英伟那种视水墨为生命本身的创作动机,却非艺术批评家所能评判。韩英伟追求的事画面的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无遮无掩的个体倾诉,他在毫端的这种落墨,初看时仿佛枯索冷寂,满目凄凉,仿佛画家的魂灵焦灼,然而细心品味,就会蓦然惊叹其笔势的朴茂雄伟,浸润开来,韵味所在,笔尖所指,往往由此及彼,最后返于心田,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与建议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