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 三 )


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
文章插图

夸张与变形是以意造型常用的艺术手法。纵览历代工笔画的优秀作品,许多画家都运用了意象造形的艺术手法。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了表现画中人物内心不同的复杂情绪,作者通过夸张人物表情和体态,去营造人物或紧张或欢快的氛围。元代张禺的《文姬归汉图》为了表现蔡文姬和群臣从西域归来的场面,作者运用了意象造型的手法,刻画了文姬和随从人员不同的精神面貌,达到意韵双全的艺术效果。清代任伯年的人物造型,经过意象造形,那头大手小的形象则显的富有趣味和美感,虽然画面人物众多,但画家根据人物不同形象特征都采用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表现方法,人物的刻画都达到了超越物象而达到本质,使人物形象更具有典型性。另外,还有我国历代的雕塑、壁画等人物造型都对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有成功的运用。
工笔人物非常注重在特征审美感情支配下对物象的概括取舍,"绘画尤忌面面俱到,甚紧甚细外露"。这种不求形似的意象造形观,决定了工笔画造型要抓住客观对象本质的特征。我国传统工笔画是以简洁的线条进行描绘,即运用流畅飞扬的线条对人物神韵进行概括提炼,如吴道子笔下的飞天,寥寥几笔,即有"吴带当风"之姿,这是画家对物象高度提炼和升华的结果。中国画的造形观认为,对画面的经营应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要求"意韵无穷"和"象外之意"的审美标准。在人物刻画中,不同的人物形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在画姑娘的时候可联想到"花朵"的美丽;画小伙可想像到"高山"的坚韧;画母亲则想到"黄河"的孕育;画老人可以联想到"苍松"的挺拔。不同人物的年龄、职业、相貌、体态、性格、穿着的差别,传递出来的信息都有所不同,给画家的感受亦不一样。
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
文章插图

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要赋予人物一定的物化情感,这使人物画不再是单纯写象,而是使形象超越本身达到作品格调和意味形式的提高。工笔人物只有在表现手法上高度提炼和概括,努力发掘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层面,才能使表现的形象更具有深刻性和典型性。人物创作要有目的性,通过创作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使绘画作品真正体现当代人的思想情感。事实上,长期以来笼罩在我们头脑中的工笔人物创作是运用意象趣味还是素描造形而形成的困惑。从更深的层次上说,意象趣味和素描造形在"意"的表达上的不同,是它们在描写时依赖的程式不同。西方绘画是真实的再现对象,而中国画是表现对象的思想情感,顾恺之画裴楷时在其颊上添了三毫,使得其形象"神明殊胜",足以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家追求的是表现对象本身内在意韵之典范。在意象表达和结构写实的对立中,人们似乎全然忘记了这些动人的故事所蕴含的深意,我们现在的人物画创作很难再表达出"手挥无玄意,目送归鸿难"的情感意韵。
【 意象!论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意象造形!】总之,传统工笔人物画法和画论在当代人物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注重人物外在形体结构的描绘而忽视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达,那么即使在表现形式上用的材料再丰富,画的品位亦不会太高,就如古人论画所说的:"立意不高,法也平庸,立意不俗,则法也不同凡响"。所以我们只有很好的发掘传统艺术中的宝贵经验,合理地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使工笔人物画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作者:马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