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封面新闻见习采访人员杨芮雯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位犟人,也是一位匠人。他就是追求无极限的“绣花工”——胡光俊,丝绸工程师、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1971年伊始,胡光俊进入成都蜀锦厂工作,至今已为蜀锦奉献50个年头。近年来,在汉服文化逐渐走向复兴的大背景下,胡光俊所坚守的蜀锦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
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胡光俊2000年昆明世界博览会参展照片

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一生夙愿
让蜀锦为这座城市锦上添花
蜀锦因产于蜀地(成都地区)而得名,色彩明艳、织纹精细、花型饱满、质地坚韧,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蜀锦有“天下母锦”和“万锦之源”的历史地位,世人誉之“东方瑰宝”,被誉为中国织锦的第一座里程碑。
资料显示,成都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过300项,其中,蜀锦、蜀绣、漆器、银花丝、瓷胎竹编被誉为成都“非遗五朵金花”,是成都众多“非遗”传统技艺的典型代表,它们穿越时空隧道,是成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那个历史年代的时尚生活和城市名片。
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匠心,让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他们,值得被歌颂。2003年,成都蜀锦厂被成都蜀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兼并,技术骨干们各奔东西,蜀锦几乎一夜之间绝迹。到2008年,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成立,时年59岁、即将退休的胡光俊重出江湖,担任所长。他带领厂里的老同事重操旧业,恢复了蜀锦锦画和蜀锦面料的生产,先后成立成都市蜀锦工艺品厂等同类机构。
近年来,成都文旅新风向,大气国潮成时尚。成都的汉服商家数量、汉服销量、汉服产业总产值、汉服同袍数量均是全国第一。成都致力于打造“中国汉服第一城”这张文化名片,离不开本土品牌和本土文化为其植入灵魂,蜀锦蜀绣自然是最佳选择。
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文章插图

由于设备老旧,从业人员稀缺,胡光俊所在的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中,每位工人每天最多能生产蜀锦面料1.5米。产能低,人工成本高等客观原因,都影响着蜀锦的定价。蜀锦织造有四大工种,近70道工序,可早在90年代,工人们便利用机器,让工序变成程序。
“我们现在最便宜的蜀锦要1580元/米,最贵的要3980/米。传统技艺如果有了新设备新技术,我相信人人都玩得起蜀锦。”在胡光俊看来,蜀锦自诞生便在织造工艺上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这让它在可以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能够利用现代化机器进行生产,并大幅度缩减成本。“毫无疑问,以汉服为代表的国潮崛起,让我们这一代传承人看到新的希望。”胡光俊说,他的一生夙愿,就是希望蜀锦为这座城市锦上添花。若是能将价格控制在合理区间,蜀锦还将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
胡光俊!蜀锦守护者胡光俊:用蜀锦推动汉服创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