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读书|国际联盟与帝国秩序 ——评《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

帝国主义$读书|国际联盟与帝国秩序 ——评《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
文章插图

【 帝国主义$读书|国际联盟与帝国秩序 ——评《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加拿大]苏珊·佩德森著,仇朝兵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是历史学家苏珊·佩德森对国际联盟历史研究的力作,以四大洲的研究和数十种档案为基础,深入挖掘国联从诞生到衰亡的全过程,提出了许多与过去不同的对国联的新观点,也从国联的角度重新阐释了现代国际秩序的形成及其原因。通过对历史事实和历史主体行为者动机的考察,苏珊·佩德森克服了过去我们对国联的刻板印象,展示了多面、矛盾和动态变化的国联形象。
国联秘书处委任统治部主任威廉·拉帕德曾指出,有三个相互独立的国联。
第一个,号称“宣布战争不合法的国联”。在这个意义上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国联在1945年后饱受抨击;当今天人们说国联“失败了”时,心中想到的依然是这个意义上的国联。我们对国联的第一印象也是她的无能!尽管立顿调查团得出了东三省是中国领土的结论,却并无任何实质性干预的能力,鲁迅也对此不断的挖苦和讽刺。
第二个是“技术上的”国联,它致力于解决日益互相连通的世界中不断增加的危机和贸易。这个国联为航空运输、无线电广播以及儿童福利确立了标准;打击性交易和毒品走私;建立研究工作站追踪传染性疾病……正是这个意义上的国联为我们今天的全球治理制度奠定了基础,这也正是它当前还受到注目的历史价值所在。
第三个意义上的国联可称为“世界秩序塑造者”,它致力于裁决与主权有关的关系。制定少数民族保护制度,要求主权国家兑现承诺。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国联建立的为委任统治制度,“二战”后少数民族保护制度崩溃了,而委任统治制度却延续下来,并在1945年作为联合国的托管制度再度出现。
本书重点的研究对象正是国联委任统治制度的兴废历程。
帝国主义$读书|国际联盟与帝国秩序 ——评《守护者:国际联盟与帝国危机》
文章插图

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之设立,不能不追溯到结束一战的巴黎和会,和会上面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又称“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其中第五点承诺,“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以前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地政府之正当要求”。由于美国后来没有签署《凡尔赛合约》,威尔逊总统去世,美国也不加入国联,“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的思想被吸收应用于国际联盟,而国联的主导者实际上是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为了处理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也就是国联的“公共财产”,尽管英国也受到自由主义政治文化的驱使,但实际上协约国并非要实现“十四点原则”中“民族自决”、“自治”,而是旨在通过国联建立的“委任统治制度”,将协约国管制战败国殖民地的行为合法化,并通过国联来协调协约国之间在殖民地的利益冲突,本质上国联乃是帝国主义建立新国际统治秩序的工具。
杰出和辛辣的批评家温尼弗雷德·霍尔比认为,委任统治制度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仁慈帝国主义”所称的“更好和更聪明的土著”机制,而不是锻造独立国家的熔炉。这种理念认为,奥斯曼帝国的中东部分和原德国殖民地居住着的“在现代世界的紧张条件下还不能自立的人们”,委任统治者将由“先进民族”根据“这些人民的幸福与发展构成对文明的一种神圣信任”这一原则进行管理。
苏珊·佩德森指出,国联大会不可能成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的讲台和支持非殖民化的力量。它过于受欧洲和白人控制。然而,通过档案研究,苏珊·佩德森发现,国联大会是小国能够大声说话的地方,其精神是民主的,其威尔逊式的同情是非常强烈的。委任统治机制建立了一套核心程序——年度报告、定期会议以及申诉程序,这些制度都被后来的联合国继承。申诉程序是国联创立的新制度,尽管委任统治制度是受委任统治国与国联之间的契约,而不是国联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契约,居民不被允许直接向国联提出申诉,而必须通过受委任统治国提交。但随着这套制度的扩展,其运作变得更加公开和透明。申诉者的不满进入了公开记录,这些讨论的会议记录会被出版。向国联申诉几乎很少有实际效果(只有10%的案例得到支持),但却可以让受委任统治地区的声音上升到国际舞台,形成对帝国主义国家的舆论谴责和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