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白居易挺冷门的一首诗,描绘长安买牡丹花盛况,结尾6句独出心裁

文/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4月。
住在长安城郊的老农,一大早进城去卖柴火。
想着家里的儿女与长辈,老农进城的脚步很快,不一会儿便走到了大唐西市。
“今天的市场好像格外热闹啊。那边那个摊子,好像有很多达官贵人挤在那里,不知道是卖什么的?”
这样想着,老农也来到摊前,奋力往前挤着。终于挤到最前面,却看见前面摆着一盆一盆家里随处可见的牡丹花。
“这些花在我们家一抓一大把,怎么在城里这么多人抢着要呢?我先问问价格,说不定自己也能拿来卖。”
牡丹花@白居易挺冷门的一首诗,描绘长安买牡丹花盛况,结尾6句独出心裁
文章插图

然而,打听清楚价格之后,老农的下巴差点给惊掉了。
“这些牡丹花怎么卖的这么贵啊?一盆都顶得上我们好几户人家一年的赋税了,这种钱估计不是我能赚的,还是快点办完事回家吧。”
就这样,老农带着惊讶和落寞回返家中。
他没想到的是,就在他挤向牡丹花摊地那段时间,有一位伟大的诗人站在街边,目睹了他的一举一动,并且用一首《买花》记录了他的行为与内心活动。
老农就以这样一个“万万想不到”的方式垂名青史,成为后世人观察唐朝生活的一个鲜活例子。
我们来看白居易这首《买花》。
牡丹花@白居易挺冷门的一首诗,描绘长安买牡丹花盛况,结尾6句独出心裁
文章插图

【诗篇】
买花白居易 〔唐代〕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牡丹花@白居易挺冷门的一首诗,描绘长安买牡丹花盛况,结尾6句独出心裁
文章插图

【诵析】
这首诗自带小序,“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命为《秦中吟》。”
《秦中吟》共有10首,这首《买花》正是其中第十首。唐时都城西安,古代为秦地,这里秦中即是指京都附近。
诗歌正如上文所言,以一个见证者的视角叙述了长安城中牡丹花盛开时节买花人的热闹。
诗比较长,我们跟着白居易的叙事节奏,分成三部分来看。
前面4句为第一部分,长安城迎来暮春,街上喧喧嚷嚷,车水马龙。
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
牡丹花@白居易挺冷门的一首诗,描绘长安买牡丹花盛况,结尾6句独出心裁
文章插图

原来是名门大户都得到了消息,牡丹花盛开时节已到,西市有店开卖,手慢无!
这不,一家一家都乘着马车抢牡丹花去了。
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必要的铺垫和引子。首先是点明了诗歌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白居易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非常”的热闹景象,以此为悬念点出了“相随买花去”这一事件,自然引出下文白居易对此事件的描述和评论。
后面10句,到“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可以看做一部分,为白居易对“相随买花去”这一事件的直接描述。
首先是价格,因为去的人都是社会上层,对价格没那么敏感;卖花人的要价也就比较随意,根据花的品种和数量来定价。
但很明显,价格并不便宜,白居易随后举了一个例子证明:“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一束鲜红欲滴的牡丹就要价五捆白绢,红牡丹本是牡丹里的“经典款”都要价这么贵,像黑牡丹、绿牡丹这样名贵品种就更不用提了。
牡丹花@白居易挺冷门的一首诗,描绘长安买牡丹花盛况,结尾6句独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