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明朝书法家,祝枝山楷书《道德经》册笔法严谨,直追晋唐( 三 )


(九)予藏枝指生书凡数种,大楷陈情表笔笔鲁公,真草千文则智永,酒仙诗小楷全摹锺太傅,诗札用褚河南笔意。新得书史论二册,用笔跳脱,古意盎然,决无唐以后人笔法。此册道德经专仿松雪而沉着过之,变化莫测,各极其妙,真休承所谓“书家散花手也。”宣统纪元己酉正月展阅因记。钤印:伯英
(十)予论明人楷法多用晋人笔意,枝指生此册独取法松雪,似非竺论,然如京兆所书酒仙诗,岂特右军、大令直入太傅之室矣。究不若履吉、衡山自成一家,始终不变也。庚申花朝后一日息老人遣闷记此。钤印:息老人
(十一)末一跋今阅文不知所谓,一笑。
鉴藏印:文彭(1498-1573):文寿承氏(半印);陈弈禧(1648-1709):香泉;其它:玉山人
展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祝允明(1460-1526),明代书法家,汉族,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这套小楷《道德经》册页是目前传世较为罕见的祝枝山小楷作品之一。据《明史·文苑传》记载,祝允明“五岁作径尺大字”,可见大字书法是他所最为擅长的。本册最后祝允明的自署也说:“小楷非余所长。”然而,就本作所体现出来的面貌来看,祝枝山显然是谦虚了。
关于他的小楷,与他同时代的文徵明曾经评价为“精谨”。从本册的小楷来看,祝允明的楷法也确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所指出的始于赵孟俯而法自二王,充满隽秀之气。不过,又如文徵明所指出的,祝枝山的楷法是兼收并蓄、自成一家的。在本作的小楷中,字里行间还是透露出了不同于二王的一种硬朗骨力。这种绵里藏针般的小楷,源自书家书写时所采用的正锋行笔。根据周天球的介绍,时人评价祝枝山晚年的楷法皆谓“不出正锋”,所以我们推测这套册页应当也是作者晚年的佳作。作者晚年有临习《黄庭经》的爱好,王穉登曾经这样评价作者的小楷《黄庭经》:“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数十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指公独能于榘镬绳度中而具豪纵犇逸意气。”若用这样的评价来解析本作,也是恰如其分的。
本作后还有文彭、文嘉等与祝枝山关系密切的大家题跋,他们对于本作的赞誉也使得本作显得更为珍贵。
出版:《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237-23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著录:1.邵松年《古缘萃录》,光绪甲辰(1904),澄兰室石印,第五篇,第11页。
2.缪曰藻《寓意录》,第三卷,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