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六百年“水磨腔”尽显传承的力量( 二 )


在编剧用文本赋予作品文学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同时 , 导演张曼君则用她独有的“导演美学”赋予了该剧舞台呈现上的综合艺术审美 。 她表示 , 昆剧《瞿秋白》让艺术创作回归于凝视人的心灵、审视人的气度 。 “这是我们付诸视听、付诸昆腔诗意的一次实践与探索 。 ”
聚合与传承的力量 , 让昆曲更青春
“最近 , 除了忙着准备两台本届昆剧艺术节参演剧目的排练 , 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闭幕式的老中青三代昆剧艺术家演唱会上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俞玖林告诉采访人员 , “演唱会最大的意义是体现传承的力量 。 ”
老中青三代昆剧艺术家演唱会分为三部分 。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尹继梅、湖南昆剧团雷子文、上海昆剧团计镇华和蔡正仁、浙江昆剧团汪世瑜等五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们欣然应约 , 他们将便装清唱经典昆剧剧目片段;中生代邀请了全国八大院团代表 , 包括院团长 , 他们都将彩妆披挂上阵 , 体现各院团的最佳实力;老艺术家清唱环节 , 安排了青年演员与老艺术家联袂献演 , 有梅花奖得主 , 也有昆曲界最年轻的一代 。
五代昆曲人薪火相传 , 生生不息 。 1921年 , 昆剧传习所在姑苏城北的五亩园内悄然成立 , 44名“传”字辈学员在六年勤学苦练后 , 出色地承袭了昆剧艺术传统 。 1956年 , 周传瑛、王传淞等“传”字辈师兄弟带领杭州国风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 , 用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 今年 , 昆剧传习所迎来百年诞辰 。 “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成为本届昆剧艺术节的“重头戏”之一 , 系列活动包括老中青三代昆剧艺术家演唱会、全国昆剧院团长和专家研讨会、昆曲曲友演唱会等 。
“很遗憾 , 原本答应前来参加演唱会的张继青老师 , 因身体不适不能到场 。 ”俞玖林透露 。
昆剧界一直流传“张三跪”的故事 。 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以《痴梦》《惊梦》《寻梦》著称 , 被昆剧界誉为“张三梦” 。 2017年 , 昆山举办大师传承版昆曲演出活动 。 开幕当天 , 张继青出演《牡丹亭·离魂》中的杜丽娘一角 。 据昆山文化局负责人回忆 , 剧中有下跪拜别母亲的场景 。 导演沈斌建议张继青 , 排练时不用真跪 , 只需要表达一下意思就行了 , 但被张继青拒绝 。 连续两天的排练 , 张继青每次都实打实跪了下去 。
“张三梦”变成“张三跪”的故事 , 折射出老艺术家对待艺术的初心 。 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甚至严苛的态度 , 使得一代代昆曲人既守住了本源 , 又开创了多元新风范 。
本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还将举办秦峰曲会 , 曲会上有一台昆山千灯中心小学秦峰少儿昆剧团的专场汇报演出 。 该剧团依托学校举办的小昆班 , 从一至六年级招收学员加以训练 , 常年保持140人左右的学员规模 。 从巴城石牌中心小学小昆班考入上海戏剧学院 , 如今在上海昆剧团工作的尤磊 , 在家乡人的盛情邀请下 , 两年前来到千灯中心小学担任小昆班指导老师 。 每周往返于上海和昆山 , 他并不觉得劳累 。 相反 , 他觉得“这是一项非常美妙又很有意义的工作 , 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 。
艺术传承需要选苗、育苗 。 三十多年前 , 昆山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小昆班 , 并四处邀请京剧、昆剧老艺术家前来授课 。 至今 , 全市有19所学校加入传承行列 , 累计培养昆曲学员5000余名 , 先后有百余名学员进入专业院校深造 。 数年间 , 昆山走出了俞玖林、周雪峰、顾卫英等优秀昆曲演员 , 先后摘得昆曲“梅花奖” 。
“昆曲是最古老的剧种 , 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它 , 这是一种艺术门类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 ”苏州市一位昆曲曲社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