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刘姥姥来荣国府时,大观园里的人都夸了个遍,唯独没有夸赞林黛玉
【 刘姥姥#刘姥姥来荣国府时,大观园里的人都夸了个遍,唯独没有夸赞林黛玉】
文章插图
一部《红楼梦》,洋洋几十万字,夸惜春漂亮的,只有刘姥姥,只有这一回。而且漂亮到了“神仙托生”的地步,可见有多么夸张了。可是,当大家走到潇湘馆时,刘姥姥的反应却很淡漠: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便说:“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贾母一句话,把林黛玉直接推到了刘姥姥面前。按理说,世事洞明口若悬河的刘姥姥该夸奖林黛玉了。不料,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一言不发,却仍然把话题扯到了房子上。她笑道:“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文章插图
让你夸人,你却夸房,这不是指东说西吗?这不是把林黛玉干在哪里了吗?林黛玉就那么不入刘姥姥的昏花老眼?有人分析说,刘姥姥不夸林黛玉,是她看到林黛玉也是寄人篱下的食客(而惜春是贾府的正宗闺女),身份和她一样。此说不无道理。但是在“心较比干多一窍”的林黛玉看来,这一切和和惜春将要完成的巨幅绘画有关。也就是说,贾母让惜春把大家那天的行乐图画出来。画出来,就有可能送人,就有可能贴出来。刘姥姥想到这里,赶紧巴结惜春,为的就是自己在画面中的位置,形象,等等,各方面都好一些。看来,刘姥姥此来,说是还礼,其实是名利双收啊。她不光收获了一大笔银子,还以光彩照人的正面形象荣登惜春画作,收获了“名”。
文章插图
看人下菜碟儿。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农村老太太刘姥姥真够聪明的。她大智若愚,出奇制胜。一不留神,惜春画作中刘姥姥将以红光满面,嬉笑自若的喜剧演员身份出现在贾母身边了。比外貌,比才能,林黛玉哪一点不如惜春?俩人都冷,但是林黛玉是外冷内热,贾惜春是内外皆冷。看来,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是强者,谁就有人巴结。哪怕是一向逃避世俗的惜春,也有刘姥姥恭维。
文章插图
而林黛玉看透了这一点。她决不成全刘姥姥,她不断地在闺蜜中嘲笑刘姥姥,讥讽刘姥姥,嫌刘姥姥吃相难看,吃得太多。她把刘姥姥比喻成“母蝗虫”,意思是她一来,如同蝗虫来了,一桌子饭菜被她一扫而光。林黛玉又说惜春画作的名字叫“携蝗大嚼图”,意思是中心画面应该是刘姥姥大吃大喝,旁若无人。林黛玉的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连薛宝钗都为林黛玉的犀利折服,赞叹她的玩笑是春秋笔法,有回味。林黛玉的玩笑是对刘姥姥的回击,也是一个孤女对于世俗的回击。从某种角度看,刘姥姥不夸林黛玉,不也体现了刘姥姥的“不懂得”?林黛玉纵然“病如西子胜三分”,无奈在刘姥姥眼里,她的病态压倒了美态。当大雅与大俗碰撞时,迸发的是深刻的人生哲理。林黛玉怕花谢,花谢了,她要用锦囊收藏、埋于香冢。而刘姥姥盼花落,“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才能吃了填饱肚子。这是两种相差悬殊的生活状态,曹公都经历过,家族巨变使他从天上跌到地下。贵族的风雅、贫民的艰辛,施舍者的得意、乞食者的落魄,曹公深知个中滋味。正因遍览世间百态、饱尝人情冷暖,心怀大悲悯,曹公才能用一支笔,勾画出大雅、大俗的两样人生。
- 刘向歆父子年谱&国学大师钱穆在台北上最后一节课:你们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中国
- 莫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住所,写下一首诗,充满趣味而又真诚
- 刘氏#李白一生娶了4个老婆,为何都悲催还有一婚外情,留下千古佳句!
- 唢呐|在音乐厅跨年
- 病毒|对话|林垚、刘擎:站在时间边上
- 美术家协会#画家刘玉泉——作品傲然怒放、随风摇曳、花叶扶疏、一枝独秀
- 刘立群@探访山东沉浸式矿物展 真实再现多彩矿物世界
- 刘勤兵@新春走基层丨艺术让布依村落“靓起来”
- 当代散文#当代散文||俯拾岁月的底片
- 刘国松#逸品典藏? | 张潘 ·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