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公布: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9月26日,《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发布,这是国内首份聚焦“非遗+电商”的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中国旅游报联合阿里巴巴共同发布。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淘宝天猫平台上,14个非遗产业带年成交过亿,近一半位于县域及以下地区;年成交超百万的店铺中,西部省份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其他地区; 还有超过67%的受访淘宝非遗店主在店铺经营中找到了手艺传承人。由此可见,数字化时代的非遗,正在通过电商等互联网技术,被更多年轻人看见、了解、喜爱、购买,继而得到传承。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实验室首席专家刘志明教授认为,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促进非遗消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非遗保护传承最有效的途径。
当前,我国仅国家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就有1570项,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非遗搭上互联网快车道,吸引更多年轻传承人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乡村的就业创业机会。点亮非遗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草编,一门点草成金的艺术,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原本只是用来烧火的玉米叶子,被当地人回收、染色、晾晒,最后编成漂亮的收纳筐、包包。即使这门技术一直在为欧美时尚大牌代工,但国内市场依然不温不火。
报告#《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公布: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文章插图

【 报告#《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公布: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孟祥君和草编手艺人
山东小伙孟祥君在发布会现场分享了山东草编这门非遗技艺的现实困境。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由衷地感叹:“我觉得只有让草编走进人们的生活,有人消费,有人买它,非遗才能更好传承。”
报告#《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公布: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文章插图

非遗走向大众化,也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增长。《报告》显示,淘宝天猫平台上非遗消费者数量、人均消费支出连续三年增长。
报告#《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公布:走进衣食住行里的非遗才能更好地传承
文章插图

同时,非遗也面临普遍困境:它们流传久远,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带着手作的温度;它们生于民间,也失于民间,由于地域限制等种种原因,难以打开市场,逐渐衰落。
推广非遗技艺,并将它转化为能被现代人喜爱的产品,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专家表示,非遗是起于民间的艺术,是生活中的点滴。它当然也该适应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变化,而不是仅存在于博物馆里。这需要手艺人在坚守的同时,能基于市场观察结合非遗技艺做创新;同样,这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包括互联网平台。(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姚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