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兰|“赛博朋克”文学导师J.G.巴拉德《混凝土岛》中译本首版

近日 , 英国作家J.G.巴拉德的代表作《混凝土岛》由世纪文景引进 , 这是该部小说首次推出中文版 。 巴拉德于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上海 , 在龙华集中营度过了特殊的童年时光 , 他一生出版长篇小说二十余部 , 是英国“新浪潮”科幻的领军人物 , 被誉为“赛博朋克”流派导师 , 苏珊·桑塔格称其为“当代小说中最具智慧的声音” , 尼尔·盖曼从小就读巴拉德 , 在他眼里“只有巴拉德 , 写得出那个我长大后进入的世界” 。
梅特兰|“赛博朋克”文学导师J.G.巴拉德《混凝土岛》中译本首版
文章图片

新书书影
作为巴拉德“都市灾难三部曲”之一的《混凝土岛》以黑色幽默的笔法、超凡的想象力 , 描写了现代社会中 , 日常生活突然“卡壳”后 , 都市人是如何应对的 。 小说的开篇 , 一个名叫梅特兰的建筑师驾车行驶在下班路上遭遇车祸 , 一头栽入介于三条交会的高速公路之间一块荒草丛生的土地 。 梅特兰很快发现 , 要离开这座特殊的交通岛 , 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
《混凝土岛》是巴拉德对文学经典《鲁滨孙漂流记》的致敬 , 主人公梅特兰与鲁滨孙一样 , 突然被抛离文明与秩序 , 陷入原始与荒蛮 , 不得不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求生 。 但这一次 , 围困他的不是汪洋大海 , 而是伦敦中心城区川流不息的交通要道 。 这块位于高速路缝隙间的土地 , 被铁丝网、陡峭的路堤以及混凝土立柱环绕 , 故得名“混凝土岛” 。
梅特兰|“赛博朋克”文学导师J.G.巴拉德《混凝土岛》中译本首版
文章图片

实拍书影
《混凝土岛》出版于1975年 , 但书中对“科技”与“孤独”两大主题有着深刻的洞见 。 陷入混凝土岛的梅特兰发现 , 搭便车离开是几近不可能的任务 , 一来 , 高速公路上不可随意停车;二来 , 高速驾驶时 , 司机鲜少会把视线投向这座岛 , “出现在立交桥下的车子拐入快速右弯时 , 西方天空中低垂的烈日直接射进了司机们的双眼” 。 岛上的梅特兰从车辆的驾驭者、掌控者 , 成为一个为车辆拒绝的人 , 巴拉德对人与科技之间权力关系的关注由前作《撞车》延续至《混凝土岛》中 。
车祸将梅特兰从充满联结的现代生活中剥离 , 他成了一个遭“蓄意忽视”的人 , 然而 , 孤身在岛上的时光也让他意外地拥有了重新审视自身的机会 。 他渐渐意识到 , 这一次 , 他是真的“失联”了——在秘书那里 , 他不告知行程的习惯让秘书对其缺席已见怪不怪;妻子会以为他在情人处过夜;情人则以为他已回到妻儿身边——他不再融入交通规则所代表的社会规则 , 其个人的人际网络也将他抛弃 。
梅特兰|“赛博朋克”文学导师J.G.巴拉德《混凝土岛》中译本首版
文章图片

J.G.巴拉德
梅特兰的另类荒岛历险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具现代感的背景下展开的 , 梅特兰的困境揭露现代科技的“暗面” 。 巴拉德在“导读”中表示 , 此番类似“长周末里被故障电梯困在无人的办公楼高层”的潜意识恐惧 , 是所有都市人习以为常的 。 一不小心 , 现代人就会沦为科技便利的囚徒 , 落入一片被便利包围的飞地 。
小说对于现代人孤独的探索则更加耐人寻味 。 在这座岛上 , 梅特兰发现自己并非唯一的“居民” , 他被卷入一名神秘的年轻女性和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前马戏团选手的生活 , 这两人在岛上已经生活许久 。 是什么让他们把自己放逐于这座荒岛之上?事件的走向在神秘“岛民”的现身后变得愈发离奇 , 梅特兰在与他们的交往中 , 从初期急欲逃离的焦虑与迫切心情中走出 , 岛屿的原始与反现代性吸引着他 , 进而挖掘出他渴望逃离文明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