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话|【晚八点特稿】挥笔十五春秋,“四话”衢州方言( 二 )


衢州话|【晚八点特稿】挥笔十五春秋,“四话”衢州方言
本文图片

确实 , 王老师的成就令人叹服 , 也引起了无数人的好奇 。 因为王老师祖籍海盐 , 从小在余姚长大 , 他是大学毕业来衢工作的“外地人” , 却为衢州方言的研究留下了最宝贵的资料 , 将衢州人的乡音、乡愁永远留在了《衢州话》里 。 他对衢州文化的贡献 , 有目共睹 。 他的这种著书经历 , 堪称传奇 。 他能写出《衢州话》 , 凭的是他自己的语言悟性、天赋异禀 , 以及他对第二故乡衢州和对古城方言的无限深情 。
就在大家的一片叫好声里 , 王老师却又在考虑进一步充实《衢州话》的内容 , 思考展示衢州话更合理的架构 , 更重要的是尝试便于更多人能识读的衢州话字、词、话语的标注方案 。 恰在此时 , 2008年11月 , 市政府下文将“衢州话”列入“非遗”名录 。 借此契机 , 王老师开始着手扩充、提升自己的这本方言著作 , 旨在为濒于消亡的衢州话“留声” , 并试图为市“非遗”衢州话 , 打造一个可展示的直观样本 。 2011年12月 , 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227页的《衢州话》(修订本) 。
衢州话|【晚八点特稿】挥笔十五春秋,“四话”衢州方言
本文图片

但是 , 王老师对此版《衢州话》仍不满意 , 有再次增补提升的打算 , 一部更完备的《衢州话》又在酝酿之中 。 2012年 , 市档案局按省统一部署 , 开展语音建档活动 , 王老师应邀参与语音发音人的评选和衢州话音档文本的标注工作;2013年9月 , 档案局又约请王老师写一个档案型的《衢州话》 , 这正合王老师意愿 , 于是他在对2011年版的《衢州话》大幅扩容 , 全面提升后 , 2014年12月 , 以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名义出版了512页的大开本《衢州话》(新编版) 。
衢州话|【晚八点特稿】挥笔十五春秋,“四话”衢州方言
本文图片

一个78岁的老人 , 三增其稿 , 为衢州文化界交出了一本皇皇巨著 。 他的成就 , 令社会瞩目 , 引起强烈反响 。
“王老师 , 您为衢州做了一件功能无量的大好事 , 而且做得如此完美了 , 这下 , 您可以好好歇歇 , 好好保养保养身体了!”收到恩师的第三本“新编版”《衢州话》 , 我动情地对王老师说道 , 因为我知道 , 王老师早在2003年就检出心脏主动脉瓣膜狭窄 , 血有返流 , 近二十年来 , 因供血不足让他整日持续性的头晕和几乎夜夜失眠 。 他确实需要好好休息休息 , 调养调养身体了 。
我问他:“王老师 , 您这病可以治好吗?”
“除了开刀 , 置换瓣膜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 。 可是 , 我觉得风险太大 , 而《衢州话》还没有最后完成 , 所以 , 我不想手术治疗 。 ”
“啊 , 您还要改啊?”
“我这是抢救濒于消失的衢州话 , 为衢州话‘留声’ , 为古城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为古城百姓留下一份永久的精神念想 。 只要身体还吃得消 , 总是放不下!”王老师憨憨微笑道 。
我虽然知道 , 王老师是一个求真务实、认真不苟、执着精进、追求完美的人 , 但这话还是说得我内心大大地一震 。
衢州话|【晚八点特稿】挥笔十五春秋,“四话”衢州方言
本文图片

由于新编版《衢州话》留有一些错漏和不足之处 , 为了对方言文化 , 对出版物 , 对读者负责 , 2018年9月 , 王老师再一次全面校勘、调整、增补 , 且将其升级为“珍藏版” , 于2019年3月交杭州一家排版公司付排 。 没想到 , 此次无论是排版还是出版竟是磕磕绊绊 , 大费周折 。 先是因书稿过于繁复特殊 , 排版公司拒绝接受 , 最后以50倍的排版费勉强付排 , 且一般书稿仅需月余就能排就的 , 本书竟耗时16个月 , 于2020年7月才收到电子版定稿 , 且仍有许多错漏;其后 , 几家出版社又以书稿过于繁复特异 , 无人校勘为由中途退回 。 所幸两年来 , 衢州市弘儒国学馆邹小红馆长为此书内外呼吁 , 奔走联系;特别是2020年底和2021年4月王老师因脑梗和心衰先后两次住院 , 王老师将出版事宜委托邹小红馆长处理 , 经多方联系 , 筹集资金 , 协调策划 , 新编版《衢州话》终于在今年7月初得以艰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