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四游岭海 独开艺境 襄助革命 广获知音( 三 )


齐白石在《自传》中回忆称 , 感觉这倒不是难办的事 , 只须机警地不露破绽 , 当下也就答允 。 从此 , 革命者的秘密文件需要传递 , 罗醒吾都交给齐白石去办理 。 而齐白石则假借卖画名义 , 把活页夹杂在画件之内 , 传递得十分稳妥 , 始终没露马脚 。
香江知己
1908年秋 , 齐白石的父亲来信叫他回乡 。 但他在家住了没有多久 , 又受父命前往钦州 , 第四次南粤行正式开启 。 他先在广州度过了1909年的春节 , 于正月到达钦州 , 在郭葆生挽留下过了夏天 , 才带着亲人经广州往香港 , 换乘海轮 , 直达上海 。
这一次 , 齐白石在香港前后逗留八天 。 从《寄园日记》中可知 , 他在港停留期间入住了中环的泰安栈 , 主要活动在香港岛北岸中环、上环一带 。 齐白石先后在太平戏院看广东粤剧、参观香港博物馆、到电影院看日本的默片电影、徒步登游太平山(但因疲累而中途放弃) , 在“兵头花园”看野生动物……离开前不忘买了一斤新鲜辣椒 , 作为继续海上旅程加菜之用 。
香港艺术馆馆长司徒元杰认为 , 齐白石过境香港之旅虽然时间短暂 , 但对画家的交游往来以及日后办展卖画 , 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 司徒元杰翻查记录发现 , 已知较早在香港从事齐白石作品经纪事宜的人不少 , 有帅铭初、赵少昂、郑子展等人 。 值得一提的是 , 抗战期间 , 齐白石生活在沦陷的北平 , 门前高悬“停止卖画”以拒日寇汉奸;而在千里之外的几位香港代理人一直与齐白石保持联系 , 给予他支持和赞助 。
司徒元杰介绍 , 齐白石和几位香港代理人的关系 , 直接见证于现藏北京画院齐白石生前自制的“邮寄收据”贴簿子 。 该簿收录了齐白石在1938年至1945年间部分邮寄挂号的收条 , 并亲笔在旁扼要写下日期和事由 , 可窥见他当时的艺术交际情况:他所记录的事由多关乎寄画交易 , 所寄香港地址有帅铭初的办公室、赵少昂家和中华书局的郑子展处 。
1949年后 , 香港进一步享有背靠祖国大陆、面向世界的有利发展条件 , 艺术文物亦以此为汇聚交流中心 。 当时大量书画从国内输出 , 主要通过画廊代理在香港交易 , 其中最重要的是1958年开业的“集古斋” , 曾经营过不少齐白石作品 。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 香港更成为国际拍卖近现代中国绘画的最主要市场 , 亦直接造就了不少独特而高素质的私家收藏 , 其中便有专注齐白石书画的藏家 。 这位国画大师的作品在香港的流传活动非常活跃 , 数十年来蔚然成风 。
访谈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广东印痕深深刻在白石艺术中
羊城晚报:如何评价“五出五归”对齐白石艺术人生的影响?
朱万章:真正决定画家齐白石之格局、走向的 , 是其定居北京后“衰年变法”并逐步进入主流艺术圈、被京城画坛所接纳的过程 , 这最终成就了他在二十世纪画史上的地位 。
早年的“五出五归”是齐白石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环 , 滋养了他 。 齐白石到过广东、香港等地 , 这些游历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早期艺术经历 , 助他奠定根基 , 并对后来的艺术推广及传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这都发生在他人生经历中的艺术生成阶段 。
羊城晚报:齐白石曾四次踏足广东 , 南粤大地和他有着怎样的缘分?
朱万章:因地利之便 , 齐白石多次踏足广东 , 岭南风土人情在其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 。 比如 , 齐白石终生钟情于画荔枝 , 也特别喜欢画一些南国情调的花果、风物 , 这都和其曾游历广东的经历分不开 。 他的作品雅俗共赏 , 且大多具有吉祥寓意 , 这也和广东大众的审美情趣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