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辛弃疾的一首词,一百六十字,十二句,几乎句句用典却浑然天成

我们读辛弃疾的词,首先要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他生在沦陷区,他才华横溢,文武全才,22岁那年,他带领自己组织的抗金义勇军归附南宋,对于他来说,这是“找到了组织”,他希望能依托南宋朝廷的力量驱除金军,恢复大宋河山。但事与愿违,他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他在归附南宋朝廷的的四十六年里,约有二十年左右被放废家居,在职任官时,他担任的也多是地方行政长官,与抗金复国毫无关系,这与他的人生理想相去甚远。用典$辛弃疾的一首词,一百六十字,十二句,几乎句句用典却浑然天成
文章插图
(辛弃疾像)他抗金复国的志意有多强烈,积攒在胸中的苦闷就有多强烈,或许正是因为他被去职闲居的时间足够久,他才有机会、有生活经历、有感情积累去创作大量的诗词作品,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幸事,对于辛弃疾来说,则显然是人生悲剧。他的感情充沛,才华横溢,他报国意愿强烈,感情炽热!所以,他的诗词中浓缩了他的人生与阅历,他的才华与寄托,他的壮怀激烈,他的愤懑悲切,都在诗词里交汇!让我们来读辛弃疾的一首词吧,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全词一百六十个字,十二句,句句用典却浑然天成,让人惊叹!全词如下: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这首词有个很长的标题:“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我们说过,这种给词起标题的做法起大兴于苏东坡,在辛弃疾这里已经成为常态。先说这个标题:用典$辛弃疾的一首词,一百六十字,十二句,几乎句句用典却浑然天成
文章插图
(《贺新郎》词意)据考证,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左右,这时,辛弃疾已经被罢职达四年之久。这里的“邑”,指的是铅山县,辛弃疾在江西铅山县建有寓所,带湖居所失火后辛弃疾举家迁到了这里。“仆”是词人的自称,“停云”,指的是“停云堂”,词人在寓所给自己的居处起名“停云堂”,取名于陶渊明《停云》诗。“意溪山句”意指溪山想援用邑中诸园亭的先例(要我也赋一首《贺新郎》),后面一句,是因为陶渊明的《停云》诗的序说:“停云,思亲友也。”《停云》四首四言诗全诗是写想和亲友同饮而不能如愿,因此词人这样说。逐句说一说:甚矣吾衰矣。这一句的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是钦慕周公之道的,他没有梦见周公是说自己的道“行不通了”这一用典用得很省事,就是把“也”改成了“矣”,目的也简单,就是押韵。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是在表达自己志意“不得行”,因为这一年,词人已经49岁,人至半百,是真的有点太老了,这一句引用里,有太多对岁月蹉跎的慨叹。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这一句是本词少数没有典故的句子,他在叹息,叹息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这实在让人惆怅。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一句典故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所谓“空垂”,就是白白发愁。“一笑人间万事”,意思是说,对于人间万事,还是一笑置之吧。这显然是沮丧和失意的牢骚之语。问何物、能令公喜?这里的“公”,是作者自指。这一句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并有奇才,为大司马所眷拔。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超为人多须,珣状短小。于时荆州为之语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意思是说:王珣和郗超都很有才,受到大司马桓温的赏识提拔。王珣担任主簿,郗超担任记室参军。郗超胡子很多,王珣身材矮小。荆州有几句歌谣:“大胡子参军,矮个子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作者使用此典,是说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什么事情都不能让我高兴,这是悲愁之语,是眼看年华老去,功名无望的悲愁。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一句也有典故,《新唐书·魏征传》:“帝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你看,辛弃疾即便是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也不消沉,他仍然是自信的,这里,他以魏征自比,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多自信!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而唐太宗也比较能接受他的意见,词人以魏征自比,也是希望能遇到真正的肯定自己见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