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天愤#专家要写太平天国史,遇一碑拓本,几经寻访,李秀成报恩碑现世( 二 )


文章插图
浙江的乌镇,“极大市肆,丝业所萃”。江苏宜兴的大浦镇,“商贾云集,交易曰数万金”。无锡的荡口镇,“往来贸易,货财充斥”。吴江夹浦关“日税数千两”。苏州更是 “百货云屯”“船来日多,售亦日盛,乡民过午,满载而归,奚止利市三倍。”外国商人到苏州来购买生丝停泊在角直镇的船只,也“帆樯云集”。俞天愤#专家要写太平天国史,遇一碑拓本,几经寻访,李秀成报恩碑现世
文章插图
四月信又说:“美甲( Major)君刚从蚕丝区域旅行回来,他对我说,蚕是很美的,各种现象表示将有一次大丰收。乡村垦种面积极高,叛党是最急于鼓励商务的。”这些,都说明了当时在太平天国领域内,未遭受中外反革命破坏以前,一般农村生产力向上发展的情况。当时的苏州人王韬对于江苏一带商业繁盛的评价是:“盛于未乱时倍蓰。”即远远超过清朝统治时期。太平天国覆亡,邑人丁秉衡有记载:忠王遇害后,“民间焚纸钱,灰积如阜”。“报恩牌坊碑”被清军砸去右上角,废弃于地。清军去后,丰乐桥附近的群众,为防石碑再遭破坏,冒着生命危险,将之悄悄地移至桥堍的一家小理发店的屋旮旯里,藏了起来。这一藏就藏到了1905年,因居民翻造房屋,被俞天愤发现,抬到琴南初等小学,拓了碑文,石碑才有了重见天日之时。简又文意味深长地说,这块碑记载了太平天国境内生产力发展的情况,也说明了太平天国所行的商业政策的正确性,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俞天愤#专家要写太平天国史,遇一碑拓本,几经寻访,李秀成报恩碑现世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