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黄庭坚:人生低谷期,活出高境界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后果有多严重?
黄庭坚说: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
他认为,三天不读书,处世的道理会忘掉,人会变丑,说话也无趣了。
作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自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
他的人生之路与仕途,并未因此一马平川,反而是起起伏伏,走得异常艰难。
喜爱读书,也擅长读书的黄山谷,在人生低谷期,活出了高境界。春风得意时,处之泰然。潦倒失意时,随遇而安。
人生!黄庭坚:人生低谷期,活出高境界
文章插图
少年神童,谪居人间
宋仁宗庆历五年,黄庭坚出生在江西修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黄氏家学渊博。黄庭坚的父亲黄庶,饱读诗书,与王安石同登金榜。祖父黄湜,老骥伏枥,花甲之年与苏轼同榜进士。曾祖父黄中理,办书院,定家规,是一位教育家。
庭坚,是皋陶的字,黄庶给儿子取这个名,是希望他日后像这位上古圣人一样正直、智慧,有所作为。
黄庭坚从小聪明过人,堪称神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五岁已能背诵五经,先生没做要求的《春秋》也主动默记于心。面对考问,他对答如流。
七岁写诗作词,虽显稚嫩,却已透出才气与早慧。
八岁时作出一首送别诗,思路清奇,让在场的大人为之惊叹:
青山乌帽芦花鞭,
送君归去明主前。
若问旧时黄庭坚,
谪在人间今八年。
人小,口气大,却也流露出男儿壮志。优良的家风,为黄庭坚的文学修养打下基础。
十五岁那年,他随舅父李常出门游学。那花花世界,充斥着宝马雕车,蛾儿雪柳,秋波顾盼处,秀色可餐。
人不风流枉少年,初出茅庐的黄庭坚迷醉于声色犬马,推杯换盏,还写下“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这一类的丽词艳曲。
有舅父管教,他并未在酒色间沉沦下去。作为学者与藏书家,李常将自己所学向外甥倾囊传授,还创建诗社,举办活动,邀请文人雅士前来谈文论道。
人生!黄庭坚:人生低谷期,活出高境界
文章插图
在此环境下,黄庭坚有幸结识各方名流,提升创作水平,还遇到了人生另一半——文学家孙觉的女儿孙兰溪。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大家闺秀,两人从“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的相恋,走进门当户对的婚姻。
中国人讲究先成家后立业,家既成,业始立。婚后,黄庭坚与兄长黄大临一起参加乡试,双双中举,黄庭坚还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顶着乡魁的光环,黄庭坚赶往京城参加礼部会试。他风尘仆仆,踌躇满志,结果却名落孙山。
回到家里,黄庭坚总结失败的教训,加上亲友鼓励,三年后又是乡试第一名。重新进京赶考,冥冥中和他父亲一样——23岁金榜题名。
三更灯火,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荣归故乡。
人生犹如桃花扇,黄庭坚手上这把白扇“唰”的一下被打开。他书生意气,盼着挥洒在上面激扬文字。
人生!黄庭坚:人生低谷期,活出高境界
文章插图
精金美玉,超轶绝尘
黄庭坚的第一份工作,是被分配到偏远的汝州当县尉。
他讲真话,办实事,带头赈济灾民,敢用手中的笔为百姓发声请愿望。
县尉任满,黄庭坚被授予北京(今大名县)国子监教授。这是一份编书育人的差事,很适合他,本可以施展才华,然而——
燕云十六州的失陷让这里成为边境城市,地广人少,发展滞后。
黄庭坚的公务也因此清闲。借此机会,他读遍诸子百家野史神话,写下不少诗词,关于读书、饮茶,也关于生离死别、参禅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