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苏轼最著名的一首《定风波》,全篇都是名句,读懂就是明白了人生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由徐州调任到湖州,按照惯例要向皇帝谢恩,苏轼因此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然而,正因为这个谢恩表,引出了对苏轼一生影响极大的一件事:乌台诗案。
表奏上之后,何正臣便立即弹劾苏轼,称他在谢恩表中有讥讽朝廷之言,并且寻章摘句,将苏轼的一些诗歌摘出来,指责他讽刺新法、讥讽圣上,要求将苏轼严办。


【 东坡!苏轼最著名的一首《定风波》,全篇都是名句,读懂就是明白了人生】东坡!苏轼最著名的一首《定风波》,全篇都是名句,读懂就是明白了人生
文章插图

苏轼因此而被监禁了起来,长达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对苏轼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最终,苏轼免遭一死,但被贬到黄州担任一个毫无实权的黄州团练副使。
一、《定风坡》的写作背景
苏轼到达黄州后,生活贫困,不得不依靠朋友的帮助,才从官府里要到了几十亩荒地耕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雅号。
元丰五年的某天,苏轼和几位好友一起出游,结果在路上突然下起了急雨,他们一行没有雨具,朋友们被雨水淋得颇为狼狈,然而,旷达的苏轼,却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雨很快停了下来,太阳紧接着出来了。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就是这一场普通的道中遇雨事件,却给东坡带了不一样的感悟。苏轼因此写下了一首旷达通透,在后世名声极大的千古佳作《定风坡·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人格魅力的大文豪之一,他的文章、诗词、书画,无一不精,无一不佳,而最为难得的,是他在颠簸起伏的命运海洋中,无论风光还是低落,始终表现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一点,尤为可贵,《定风坡》无疑便是很能反映苏轼豪情的一首名作。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通过野外遇雨这件平凡的小事,东坡感悟出了人生中不平凡的道理,于平常中见深意,东坡将自己乐观的情怀、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全都寄寓在了其中,充满了哲理思辨。
二、《定风坡》的文本细读
由于小序中已经交代了遇雨之事,所以此词开篇直接写雨,东坡说,“莫听穿林打叶声”,开篇第一句,便充满了豪迈之情,词人妙在没有正面写雨,而是通过雨滴穿林打叶发出的声响,来展现这雨的来势之凶。


东坡!苏轼最著名的一首《定风波》,全篇都是名句,读懂就是明白了人生
文章插图

来势汹汹的雨,将大家打了个措手不及,可是东坡与众人不同,这从开头二字“莫听”便已经能看出,更何况,词人还接着说“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词人面对风雨时的表现,既然风雨来得突然,不如安之若素,在风雨中高声歌唱、徐徐而行,欣赏这雨天的独特景象,这未尝不是一件乐事呢?面对突然而来的风雨,东坡的表现,是“莫听”、“吟啸”、“徐行”,可见东坡是敢于直面风雨、直面挑战的。
缓步高歌,尚且不不够,词人又说“竹杖芒鞋轻胜马”,手持竹杖,脚踏芒鞋,在风雨中缓步行走,胜过了骑马。这里有些让人奇怪,因为竹杖芒鞋,无论如何是不如骑马轻松的,东坡为何用一个“轻”字呢?原来,这个“轻”是轻松愉快,是诗人旷达超凡,抛开一切的放松!这是苏轼的率真之言,更可以说是一种人生体会,轻装简行,胜过一切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