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打开齐鲁美食地图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山东煎饼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
而煎饼
在日照人的饭桌上
也是不可或缺的主食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俗话说得好
“给日照人一张煎饼 ,
他能卷遍整个世界!”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6月27日
光明日报以《日照煎饼》为题
赞誉日照煎饼的美味
讲述了与之有关的故事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全文如下
“小米加步枪 , 解放全中国” , 这曾是响彻大江南北的口号 。 不过到了山东 , 小米就换成了煎饼 , 如此说来 , 山东煎饼也是共和国的功臣 。
真的 , 不到山东 , 不知煎饼的高端 。 而日照煎饼 , 又是山东煎饼的排头兵 。

我原以为煎饼只是一片乡间烟火 , 没想到在日照 , 煎饼居然餐餐端陈在大酒店的餐桌上;我原以为远方来客唯有我喜欢煎饼 , 没想到江南塞北以至京都来的各位 , 一见到煎饼都会置山珍海鲜于不顾 , 抢先来一个风卷残云 。
日照煎饼的样子很像一册古书 , 无论翻开哪一页 , 岁月的风尘中堆积的都是风流文字 , 涵濡着日月光华 , 带着几分仙气 , 质感而实牣 , 灵虚而飘逸 。 它曾经走入晋代的《述征记》 , 徜徉于唐代的《唐六典》 。 《辽史》中写道 , 煎饼食于庭中谓之“薰天” 。
好浪漫的“薰天” , 有一点豪气干云啊!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夹着人间烟火 , 行走在古老中国的田垄间 , 蹚过袁枚的墨池 , 踯躅在蒲松龄的笔下 。 “薄如蝉翼,大若茶盘,柔嫩绝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 , 是袁枚和蒲松龄给日照煎饼的赞誉 , 就连远在台湾的《山东文献》也说:“黄鲫子鱼卷煎饼 , 为日照食品之一绝 。 ”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日照煎饼并非单打独拼 , 它携手泰安、沂蒙、楼德、曲阜、西河的煎饼 , 众饼联绢 , 完成了一柱擎天的“山东煎饼” 。
在大酒店的餐桌上 , 作为山东煎饼的代表 , 日照煎饼引得我诗兴陡发 , 填了一阕《渔歌子》:
石臼捣碎玛瑙黄 , 佛手拈来琥珀光 。
大盘鏊 , 米糊浆 , 村姑指上四海香 。

日照煎饼香飘四海 , 形如荷叶 , 芬如荷花 , 飘逸如秋月 , 柔嫩如春芽 , 这些形容看似虚无缥缈 , 但它依然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既可以卷上肉吃 , 也可以卷上菜吃;既可以卷野菜吃 , 也可以卷咸菜吃;即使肉、菜都不卷 , 干嚼一张煎饼也能充饥 , 且耐饿 。 因此 , 日照煎饼可以居家度日 , 也可以出远门做干粮 。 鼓鼓囊囊背上一布袋 , 走过四季 , 走遍天涯 , 不怕馊 , 不怕霉 , 不怕冷 , 不怕冻 , 就着北风可以吃 , 就着冰雪可以吃 , 有汤有水儿可以吃 , 卷一根大葱也可以吃 。 走一路 , 吃一路 , 香一路 。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千古的岁月 , 千古的日照 , 无处不在嚼煎饼 , 嚼出了多少山东汉子 , 也嚼出了流芳千古的日照贤人 。 沈庄的书案上嚼出了一个“形在江海之上 , 心存魏阙之下”的刘勰 , 嚼出了一部光曜千古的《文心雕龙》;五莲山前嚼出了策马射虎的苏东坡 , 嚼出了千古绝唱《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仙山下嚼出了丁惟宁 , 嚼出了一部道不尽世态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