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二 )


风雪中 , 扛上煎饼闯关东 , 闯出了多少传奇人物和英雄故事;烽火中 , 背上煎饼上战场 , 打败了日本鬼子 , 夺得了抗战胜利;烈日下 , 揣上煎饼去种田 , 肥了谷子 , 胖了玉米;春风里 , 扛上煎饼去打工 , 迎来一个新时代……
把一张日照煎饼折叠起来 , 像一本厚厚的《日照志》 , 书写着日照的地理、人文、历史和风物 。
把一张日照煎饼折叠起来 , 像一本薄薄的册页 , 无论翻开哪一页 , 都书写着日照人的苦难、悲慨、奋进和业绩 , 书写着日照人的勇毅、坚定 , 以及对新事物、新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

我虽然是山右人 , 却喜欢吃山左的日照煎饼 。
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 。 我认识的小闫就是日照人 , 是给我家装修时认识的 。 小闫从老家带了好多煎饼 , 我请他吃我的小米稠饭 , 他请我吃他的日照煎饼 。 小闫的日照煎饼不止一种味道 , 原味煎饼微酸略甜 , 放了椒盐的煎饼有一种椒香 。 吃了几回 , 我就上瘾了 , 时不时去他晚宿的工棚里吃煎饼 。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有一天 , 我又到小闫的工棚里和他要煎饼吃 , 他摊一摊双手告诉我 , 煎饼吃完了 。 但是在一个下雨天 , 我去看小闫 , 却见他手里拿着一张煎饼 。 我说 , 你的煎饼不是吃完了吗?小闫抬起头 , 什么也没说 。 之后我才知道 , 小闫的包裹里永远藏着一张煎饼 , 如同珍藏着一封家书 。 那时候还没有手机 。
我理解了小闫 , 也理解了日照煎饼 。 日照煎饼不仅是日照人的生命食粮 , 也是日照人的精神寄托、日照人羁泊中的乡愁 。 无论走到哪里 , 只要身边有一张煎饼 , 就如同有了一封家书 , 就可以将思念遥寄长安小儿女 , 遥寄山东兄弟 , 就可以“凭君传语报平安” , 就不愁“潇潇微雨闻孤馆” , 就不怕“熏透愁人千里梦”“马上离愁三万里”……

日照煎饼说起来简单朴实 , 其实也娇艳、丰赡 。 用小米、玉米烙出来的煎饼 , 像一张圆圆的金箔 , 像早晨从日照海边升起的一枚旭日;用大米、小麦烙出来的煎饼 , 如玉鉴一般光润莹洁 , 像中秋的明月;用大豆、花生烙出来的煎饼 , 颜如冰绡;用地瓜干、高粱、荞麦、栗子面做成的煎饼 , 色如青绫 。 把不同颜色的煎饼晾在一条绳儿上 , 水绿、品红、杏黄……像刚刚从染缸里淘出来的色彩缤纷的红缯、紫绡、锦笺、纨绮 , 水晶晶 , 玉盈盈 , 让人眼花缭乱 , 误以为走进了神宫仙苑 。
日照煎饼|央媒报道,日照煎饼!
本文图片

我曾经走过日照的乡村 , 记不起来是三庄镇还是岚山头街道 , 那一幅美丽的农家小院煎饼图 , 我回忆起来总是感动 。 为了千里万里行走的男人 , 小院子里的女人们怀着绵绵情思 , 把粮食磨成面糊 , 在场院围子里支几块砖头 , 放一盘鏊子 , 抓一把柴禾 , 火焰一燎 , 就是一个煎饼 。
当那个日切怀思、系魂梦于煎饼的女子 , 从鏊子上 , 从青烟里 , 挑起一个圆圆的大煎饼时 , 袅袅青烟里仿佛升起一轮皓月 , 我不由得想起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 , 苍茫云海间 。 ”
对于传统日照人来说
煎饼可能早已不单单作为一种主食
而是一种情愫 , 一种符号
从小吃煎饼长大的孩子
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忘不掉煎饼的
那种原汁原味融进乡土气息的煎饼
它一头连着乡村红红火火的日子
一头连着远离故土的游子浓浓的乡愁
你爱吃日照煎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