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

相比于正史,野史、演义、评书等的客观真实性不强,富有娱乐性,无论是对于当时的政客文人,还是现在的史学研究者,这些都还是不足以上台面的东西。但正是因为当时社会整体的文化程度不高,老百姓的生活需要娱乐消遣,或是书中人物曾经真实的要求,代代流传,才让民间文学有了产生的理由和发展的空间。毕竟就算内容再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刻意去考察其真实性。同时民间文学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现在的历史学者还原了相对真实的社会环境,解析普通百姓的心理,对正史进行部分补充。民间文学|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
文章插图
翻阅这些民间文学作品,常常出现的是神怪妖魔的形象,如《西游记》、《聊斋志异》;或是各种“英雄”的形象,如与自然斗争的《愚公移山》、草根农民起义的《水浒传》。“英雄”形象的大量涌现,反映出普通百姓对于英雄的渴求。秦政的暴虐,有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更有高祖斩白蛇建立西汉政权。司马炎结束三国纷乱的局面,建立西晋,天下有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间。诚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老百姓向往和平,那必定要有“英雄”来实现这和平,因此“英雄”形象在民间文学中不断诞生。老百姓把听来的故事加以美化,再通过评书等流传出去。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但在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他,就是北宋武将,呼延庆。民间文学|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
文章插图
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呼延庆是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时期。其家族曾因太师庞吉陷害而惨遭灭门之灾,家族上下三百余口埋在一处,筑成一座巨大的“肉丘坟”,只有呼延守用、呼延守信两兄弟成功逃脱,而呼延庆就是呼延守用的儿子。呼延庆和自己的几个同族兄弟,与孟强、杨文广等人义结金兰,在包拯、寇准等爱国忠臣的支持下,与奸党展开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被封为忠孝王。如此看来呼延庆的确是一个英勇的民族英雄。他在清代的民族文学作品中时常出现,在百姓中拥有极高的人气。百姓出于对英雄的向往,让“呼延庆”三个字家喻户晓,孩童视其为武将中的代表。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完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呢?真相与童话往往大相径庭。民间文学|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
文章插图
民间文学把呼延庆美化成了一个骁勇的民族英雄,可查阅历史,发现呼延庆原来是个误国误民的罪人。谈及北宋灭亡,就会想到“靖康之变”;谈到“靖康之变”,就会想到“海上之盟”,而呼延庆与“海上之盟”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不断壮大,北宋朝廷岌岌可危。历史上,呼延庆担任平海军指挥使一职,通晓外国语,曾多次被朝廷任命出使交谈。呼延庆多次求见金主,与其辩论,后因谈判无果返回大宋。随后,北宋朝廷再次派遣使者与金国政权谈判,最终签订协议,即为“海上之盟”。这项协议,也成为了后来金国攻打北宋的导火索。此时积贫积弱的北宋政权摇摇欲坠,难逃最后被其毁灭的下场。回溯整个事件,呼延庆等人签订的协议,因为金国觉得北宋背约而使其使有了充分的理由攻打北宋,成为“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靖康之变”也成了中原历史上遗臭万年的丑事。由此,呼延庆的英雄形象已完全破裂。民间文学|他在民间被美化成民族英雄,历史上,却是一个误国误民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