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荔明|林徽因,你还记得吗带你走近真实的林徽因——上!

在俗世的恶炒中,电视剧与传记文学中的林徽因越来越脸谱化。 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林徽因还“默默无闻”时,陈宇先生为了出版林徽因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发掘出更接近林被因真实的一面。吴荔明|林徽因,你还记得吗带你走近真实的林徽因——上!
文章插图
一个人尚未出名时,往往更像他自己!因为还没“出土”荣登名人之列,头顶上没有光圈,认识的人,会毫不避讳地谈论他;兴之所来,随意评点,甚至无所顾忌,挪揄调侃。此时,你看到的是一张张生动鲜活,性格丰富,甚至嬉笑怒骂皆形于色的个人生活照,而不是高悬中堂的“标准像”。【高傲】 1983年,我们到林徽因去世时所在单位清华大学,拜访了一位跟她接触颇多的领导同志。他非常敬佩林徽因的才华,介绍了她抱病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还介绍了她的学术成就。当我们问及林徽因的为人处世时,他不经意地说:“林徽因有点不善于团结同志。”对我们心仪已久的人物,有此鉴定式的评语,不免愕然;但心想,凡事都待深究。不久,找到了一位早年毕业于清华受教于林徽因的女士。她对自己老师的才貌称赞有加,钦佩至极。我们问及林徽因的个性脾气时,她谈了林执教东北大学时一件事。学建筑要学绘画,一次上素描课,画石膏头像。有个男同学,翻来覆去老是画不好。林徽因自身才气高,悟性强,画也好,教学生不免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急得脱口说,这简直不像人画的。那学生受不了,一气之下转了系,后来成了另一专业的教授。吴荔明|林徽因,你还记得吗带你走近真实的林徽因——上!
文章插图
对林徽因如此之心直口快,实在有点不解,直到后来看了吴荔明女士回忆文章才深信不疑。她写道:“……二舅妈林徽因是‘刀子嘴豆腐心’,别看她嘴巴很厉害但心眼好。她喜怒形于色,绝对真实。”有如此的性格特点,有时就免不了限人摩擦,引起误解。 我们还碰到一位原西南联大教授的夫人,她跟林徽因相识。我们问她对林的印象与感觉。她回答,相识不一定相知,人家还未必看得起我们。我们有点纳闷,细加了解知道,她是个家庭妇女。众所周知,林徽因交往的多是作家艺术家和教授学者。林家客厅就是北京著名的文化沙龙,经常是高朋满座,出入皆才俊,往来无白丁。常客中有金岳霖、朱光潜、梁宗岱、沈从文等饱学之士。谈诗论艺,林徽因总是滔滔不绝。她厌倦让时光湮没于家务琐事,对家庭主妇的难处与窘境也未必理解。因而,跟那位教授夫人交往时,恬淡寡兴,甚至连礼节性敷衍的话都不会说,难免给人恃才倨傲之感。接触了上述情况后,我们才慢慢悟出,“林徽因有点不善于团结同志”之说,是对她性格某些特点的准确评断。【优雅】 林徽因有个堂弟叫林宣,现在也是教建筑的教授。两人由于年轻时在封建大家庭里嫡庶出之故,心境都不佳,同病相怜,亲同手足。当初,林徽因要改掉原名“徽音”,就是听林宣说有个朋友女儿叫“筠因”后改成“徽因”的。 林徽因酷爱建筑,林宣中学毕业,就被她硬拉去念建筑。林宣年轻时常在林徽因家,特别是放假期间。30年代初,林徽因患肺病在北京香山养病,徐志摩常去看她。徐志摩一来,林宣说:“二哥(梁思成)给我的任务,就是陪徐志摩上山。”因此,他对林徽因那一段生活很熟悉。吴荔明|林徽因,你还记得吗带你走近真实的林徽因——上!
文章插图
香山环境清幽,有小径山涧,有满目红叶,有明月秋风,不时触发林徽因的诗作灵感。林宣介绍道,我姐写诗常在晚上,且极为浪漫,还要点一灶清香,再摆上一瓶插花,身穿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飘摇清风中吟哦醇制佳作。我姐对自己那一身打扮与形象得意至极,曾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梁思成开玩笑说,我看了就没晕倒,把我姐气得要命。 有时她穿着打扮好,摆好姿势,只留下几根蜡烛,在摇曳的烛光里,支使梁思成从不同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美感。梁思成领悟体会往往不合她意,她就嗔怪梁思成太理性了,不会欣赏她。林徽因很在意穿着的高雅,形体的优美,就连在香山上养病,也还是穿高跟鞋。林宣讲,穿高跟鞋,上坡容易下坡难。走下坡时,就常由他和徐志摩左右搀扶托举着下来。可以想象,那样子一定是很滑稽的。 众所周知,林徽因很美。冰心就曾说过,林徽因“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但肺病、肾脏病多种疾患,折磨得她日渐消瘦憔悴。这给她带来了深深的不安和忧愁。为了挽住昔日风韵,掩饰瘦骨伶们的腿脚,外出时,往往穿上几重长统袜,以便撑得丰满一点。但上衣又穿得单薄,怕雁肿难看。肺病忌受寒咳嗽,至亲见了又不便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