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这位大师终于拥有了中文版画册|一周新书风向标( 二 )


历史
《巴塞罗那传》
作者:恩里克·卡尔佩纳
译者:王晨颖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李夏恩
提到“巴塞罗那”这个城市的名字 , 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印象 , 应该是“巴萨” , 是红蓝相间的矫健身影在绿茵场上飞驰 , 是发际线越来越向胡子步步退让的梅西张开双臂向胜利狂奔——读者大可以放心 , 这本厚达658页的《巴塞罗那传》 , 对上述这些让人激情澎湃的内容只字未提 。 尽管本书的作者卡尔佩纳将巴塞罗那塑造成一座充满火热抗争精神之城 , 但球场上的激烈对抗还是让它归于球场吧 。 比起这座城市在过去两千年里经历的那些血与火的对抗 , 绿茵场上的汗与泪确实显得太过幼齿 。 巴塞罗那人有自己的骄傲 , 它是“经历过科尔多瓦王国阿尔曼索尔入侵的巴塞罗那 , 成立了代表全城居民的百人市政会的巴塞罗那 , 遭受过瘟疫和动乱的巴塞罗那 , 从蒙特惠奇山之巅击溃入侵者的巴塞罗那 , 连续几个月坚守城池、令全世界钦佩的巴塞罗那 , 一次次与不公抗争的巴塞罗那 , 被视为火中玫瑰的巴塞罗那 , 挺身而出、手捧鲜花宣布共和国成立的巴塞罗那” 。
全书唯一一段与巴萨和足球相关的内容 , 也是巴塞罗那漫长抗争史的一部分:1951年3月 , 西班牙佛朗哥政府宣布提高巴塞罗那电车票价 , 打算用这笔钱补贴首都马德里的新运输交通 。 这一行径招致了巴塞罗那居民的抵制 。 他们发起示威游行 , 让电车脱轨 , 拒绝乘坐电车 。 星期天 , 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在议会球场举行球赛 , 那天暴雨倾盆 。 市政府特意命令多辆空着的电车停在球场门外 , 打算借暴雨让抵制电车的巴塞罗那民众听命就范 。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 , 球迷们没有一个人乘坐电车 , 所有人都冒着大雨步行回家 。 纵然这场抵制运动招致了全市的大规模搜捕 , 多人被逮捕判处多年监禁 , 甚至被处决 。 但巴塞罗那的民众未屈服 , 他们用游行、冷漠和嘲笑对抗佛朗哥政府的统治 , 让毫无人情味的压抑统治在嘲笑声中变得荒唐可笑 。 当然 , 最终的胜出者还是巴塞罗那 。
反抗的斗志这一城市精神 , 被作者牢牢把握住 , 并且统领了全书三分之二的内容 。 恰如这本书的书名《巴塞罗那传》(Barcelona una Biografia) , 作者的目的 , 毫无疑问是像几年前热销的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伦敦传》( London: The Biography)一样 , 将这座城市当成一个人来为它书写传记 。 这就意味着这本书不能成为一部单纯缕述城市发展变迁的地方史 , 而是将其拟人化 , 像展现人的成长过程一样 , 展现一座城市的成长 。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模仿《伦敦传》 , 有些地方模仿得很像 , 譬如他在撰写巴塞罗那的“苦难之年”1651年的饥荒时 , 讲述了一名学生大吼大叫自己得了瘟疫 , 声称要自焚 , 还写了遗嘱的闹剧 。 还引用史料讲述了拉尸体装载车的送葬人“往往会带着吉他、小鼓或其他乐器 , 想让乐声将这巨大的悲伤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 。 在下一节中 , 他又描述了小酒馆里叮叮作响的瓷杯碰撞声 , 到最复杂的政府举行庄严仪式时演奏的乐曲 , 他提到一位名叫贝雷·保·德松德伊格的银匠 , 在1685年从一名吉他制造者那里购买了至少76把吉他 。 这些看似细碎的描写 , 确实能让人意识到城市就像人一样 , 有自己的情感、听觉 , 甚至是视觉 。
那么 。 这本书算一部巴塞罗那的传记吗?我所列举的内容 , 可以说是书中最赋予这座城市人性化的部分 , 而占据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 , 则是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的活动 , 以及城市的建造发展史 。 或许是笔力或是观察视角的局限 , 作者无法像《伦敦传》的作者一样 , 为这座城市涂上生命鲜活的色彩 , 这使这本书并未超出一部地方史的范畴 。 但作者细腻的文笔注入了丰富的情感 , 字里行间之中倾诉的挚爱 , 让读者可以感受到巴塞罗那是如此的令人着迷 , 不止有足球 , 不止有高迪的房子 , 不止有深厚的历史 , 还有众多深爱着这座城市的人 。 因此 , 这本书最合适的书名或许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