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三 )


1912年的某一天 , 忙里偷闲的赖特翻开日本驻美国大使送给他的一本书 , 那是日本学者冈仓天心以英文写成的《茶之书》 。 当他读到第三章“道与禅” , 书页上赫然写道:“建筑的意义不是屋顶和墙 , 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空间”——这正是《老子》第十一章中的“凿户牖以为室 , 当其无 , 有室之用” 。
“天哪 , 比耶稣还要早五百年 , 在遥不可及的东方 , 已经有一位哲人为后世点明了建筑的本质 。 ”日后 , 赖特在无数场合向他的学徒们、业主们、建筑师同行们讲起他那一刻的感受 。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文图片

京都伏見真言宗醍醐派總本山三宝院庭院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文图片

京都大德寺高桐院的茶室意北轩
赖特对空间的认识 , 就好像是从久远的古代延承而来 。 接触老子是他开始洞察空间真正实在性的契机 , 从老子的思想中发展出自己定义空间本质的关键能力与思考 。
赖特膜拜的对象 , 既是美不胜收的“造化” , 也是自然界中万物的“本性” 。 壮丽的山峰、秀美的河流 , 千姿百态的自然界只是“造化”在吐露心声 。 风向哪里吹、阳光从哪个方向来、河水又流向哪里……地球上每一个角落自有它内在的本性(Nature) 。 他虔诚地崇拜自然界微妙的和谐 , 崇拜“当其无 , 有室之用” , 崇拜一切由内而外产生的规律 。
05.两个塔里埃森
建筑的世界里 , 各种“主义”来了又走 , 各种“风格”浮起又沉 。 所有“主义”和“风格”的抽屉 , 都无法容纳两个塔里埃森 。 一个秀丽优雅 , 像威斯康星河谷的女儿 , 另一个硬朗粗犷 , 仿佛亚利桑那沙漠的儿子 。 一切都自然而然 , 就像野百合生长在草丛中 , 仙人掌生长在沙漠里 。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文图片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文图片

东塔里埃森
几公里外采石场运来的浅黄色砂岩 , 被切割成石片 , 层层叠叠地砌成石墙 。 高低错落的屋顶和平台 , 像大鸟的翅膀一样舒展地挑出 。 朝向南面的庭院里 , 斑驳的树影洒在石阶上 。 威斯康星河里的白雾伴着鸟鸣缓缓升起 , 托举着塔里埃森如同漂浮在山坡上 。 一座北方的住宅 , 身姿低而舒展 , 渴望与周围的环境结为伙伴 。 它可以迎着夏天的清风敞开 , 变得犹如露天营地 。
1914年8月15日 , 塔里艾森遭遇可怕的灾难 , 男仆用汽油纵火点燃了房子 , 然后像疯子一般用斧头砍死了赖特的情人和家中的另外六个人 。 赖特悲痛欲绝 , 在埋葬爱人后 , 他决定重建爱巢 , 以此来纪念他们之间的爱情 。
塔里埃森虽然多次重建 , 但它的生活并未改变 。 庭院里 , 野花与石墙衬托着来自中国的佛像、日本的铜钟 。 高大的客厅里 , 古香古色的瓷器、屏风和石块、木板、地毯共同演奏着“丰盛”的协奏曲 。 客厅里摆着三角钢琴、大提琴和竖琴 , 巴赫的《耶稣 , 众人仰望的喜悦》时常在屋檐下回响 。 塔里埃森拥有自己的小剧场 , 舞台、幕布和座椅都是赖特的精心设计 。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文图片

|【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本文图片

西塔里埃森
西塔里埃森位于亚利桑那州 , 是塔里埃森学徒会的冬季营地 。 西塔里埃森建筑群采用相互连接的结构 , 用火山石与混凝土建造 , 美国红杉树为支架 , 上面覆盖着帆布屋顶与折板 。 帆布屋顶与折板可向沙漠与远处的群山敞开 , 既通风 , 又让四周景观一览无余 。 建筑内耐人寻味地陈列了一些岩画 , 这些岩画是曾在该地域生存过的古代霍荷卡姆人的遗迹 , 使得建筑与该地域历史之间产生了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