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106岁的上海文史馆馆员顾振乐走了,40多年前他就教上海大学生“写字”

7月4日深夜,上海文史馆最年长馆员、106岁的顾振乐先生去世。自元明以来,中国文人画家就以诗书画印来衡量艺术的最高水准。力求成为诗书画印的全才,是众多文人毕生追求的艺术维度,而顾振乐正是其中一位实践者。
顾振乐,当今中国书画界最高寿的著名书画家。从艺百年,直到去世前不久仍笔耕不辍,在书画印及理论上均有建树,出版过多部书画作品和理论文集,在多所大学教授书法篆刻,耄耋之年还创立了“青少年书法基金”,倾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曾荣获“中国文联从事新中国文艺事业六十年荣誉证书”“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上海市慈善之星”等诸多荣誉。支部生活采访人员张志萍曾在顾先生105岁之年采访过他,我们谨以此文与读者分享一份纪念。
2020年11月12日早上10点,采访人员慕名来到本市长宁区武夷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
拾阶来到四楼,刚进门,迎面看到八仙桌上还留有余温的笔墨纸砚,地上是多幅墨迹未干的书法作品,那是顾振乐刚创作好的作品。在八仙桌一隅,伴随着1楼、6楼住户装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冲击钻“隆隆”轰鸣声,顾振乐心无旁骛、专注平静地接受独家专访。
少年时代,偶遇篆刻启蒙师
顾振乐,1915年6月出生于嘉定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因为父亲在上海做生意,留守在嘉定的小振乐和姑妈相依为命。其姑妈自幼随父学文,亦喜书善画,故在顾振乐5岁时便教他识字;到他6岁,又开始教他临习小楷。有时在姑妈生火时,年少懂事的小振乐就会在一旁帮着打草结。“把稻草打个结,然后将灶灰下面挖空,上面放稻草烧饭烧菜。”顾振乐回忆起那时的情景,真是一老一少其乐融融。
其间,父亲给顾振乐买了一支大楷笔,他还在廊沿下面堆起砖头,上面再搁一方砖,顾振乐用一竹筒装满水挂在旁边,然后用大楷笔在方砖上蘸水练字。春去秋来,天天如此。
8岁时,顾振乐便往嘉定启良小学就读。学校有书法课,所写大小楷经常被老师打圈再张贴在墙上。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艺术的种子在少年顾振乐的心田渐渐生根。
师缘 ,在不经意中如期而至——13岁时,顾振乐偶然经过嘉定籍知名篆刻家翟树宜家门口,看到翟树宜手里拿了块石头,用刀一笔一画地在石头上刻,就好奇地站到翟树宜背后。不懂篆刻为何物的顾振乐心想,这不是图章吗?他家里可有不少。正当看得起劲,翟树宜突然转身问他,小朋友,你喜欢刻图章吗?顾振乐忙不迭地说,喜欢!翟树宜说,你家里石头有吗?叫你家长去给你买把刀来。顾振乐连忙说,有的,有的。说到此,顾振乐笑言,学习篆刻,刚开始还发生了个小插曲:他从翟老师家回去后,竟然拿了一把扦脚刀在石头上刻字……
名师指路,深得虞山画派精髓
顾振乐祖上二代家境比较殷实,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办私塾出身。曾祖父教的学生徐郙不但考取了进士,两年之后又高中状元。状元回原籍谢师时将顾家的老宅拆掉重造了一座三进“状元楼”,中间大厅里挂满了状元写的字。状元有个兄弟名叫徐鄂,也擅长画山水,有一本册页和不少徐氏兄弟的书画,由顾振乐姑妈收藏。为防霉变,每逢黄梅天过后,顾振乐的姑妈总会将所藏书画拿出来放在廊檐下吹晾。在一旁帮忙的顾振乐看到画上的山水秀美壮观,十分喜欢。15岁时,顾振乐央求姑妈让他照此临习。顾振乐说,那时说是临习,其实就是照它依样画葫芦地描,倒也描得蛮逼真的。有一幅中堂,更是震惊乡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嘉定是待不下去了,顾振乐全家逃难来到上海。又是缘分。一天,在马路上行走的顾振乐和篆刻启蒙老师翟树宜又有幸邂逅。翟树宜对顾振乐说,按你眼下的水平,更应找个专业的老师指导。由此,熟悉上海书画圈子的翟树宜将顾振乐引荐给了知名画家张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