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一首诗的诞生
一首诗究竟是怎样诞生的?
罗马尼亚女诗人安娜·布兰迪亚娜在诗歌《歌居住在我的身上》中这样写道:
“我不知它何时来/也不知它何时走/不在我身上时/它又在时间的哪个地方/我的命运便是等待/那奇特瞬间的雅兴/让一首歌居住/被一首歌遗弃/甚至为一首/陌生而亲爱的歌守寡/我接受你们的月桂树叶/就凭这样的恭顺/对它保持忠诚/直到永永远远 。 ”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智利诗人聂鲁达在《诗歌》中也说 , 他不知道诗歌来自何方 , 来自冬天还是来自河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与何时到来的 。 但当诗歌跑来找他时 , 他似乎听到了某种神秘而伟大的召唤 , 于是他这本来“无限小的存在” , 突然间就看见了“脱了壳的、敞开的天堂 , 行星 , 颤动的森林 , 镂空的阴影 , 箭矢组成的谜语 , 火焰和花 , 席卷一切的夜晚 , 万物” , 让未曾被召唤过的我们羡慕不已 。 以我极为有限的写作经验 , 诗歌必须依凭灵感 , 但灵感并不来自某个神灵 , 而是来自于自己的生活积累 。 体验 , 沉淀 , 酝酿 , 迸发——数月、数年 , 甚至漫长的一生 , 或许只能凝结成极少的晶莹的诗句 。 据说有些作家能很有规律地安排自己的写作时间 , 比如上午几点至几点 , 写作多少字 。 这种方式或许适合其他文类 , 但绝不适合诗歌 。 诗的创作当然也包含着技艺 , 但那绝非填格子般的工业流程 , 而必定是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所说的“手艺” , 必须像手艺人一样 , 在“崇高而庄严的沉默”中 , 耐心地编织出诗歌的韵律 。
但如何才能从灰色迷雾般的生活中结晶出如上天恩赐般美好的诗句?
在韩国导演李沧东执导的电影《诗》中 , 一位诗人这样启发他从未写过诗歌的成年学生:仔细观察一个苹果 , 翻来覆去地看 , 触摸 , 想象阳光如何穿透它……然后拿出洁白的纸与削得很好看的铅笔 , 等待第一句诗 。
我们还可以按照诗人的教导继续想象:洁白透明的花瓣;一粒小小的青果;整整一个春天的明媚的阳光、温柔的风、润物无声的细雨 , 还有果农的劳作和期盼 , 将这粒小小的青果变成我们手中这个圆满的果实……诗的诞生 , 想来也类似于此 。
《诗》中 , 从未写过诗的老太太杨美子 , 在灯下拿起一个苹果 , 仔细观察 。 然而诗句并未到来 。 她按照老师的教导 , 更用心地观察、聆听与品味世界 , 记录零碎的感悟:鸡冠花的痛苦而热烈的鲜红 , 树叶的低吟 , 掉落地上的杏子的甜美 , 湖面深蓝的细密涟漪上一顶飘落的白色帽子……
这些细碎的诗思 , 与杨美子内心深沉的痛苦一起凝结成一首告别的诗 。 这是她一生唯一的诗 。 而班上的其他学员 , 都未能交出自己的第一首诗 , 他们有些尴尬地解释说 , 这太难了 。 老师的回答是 , 并非写诗难 , 而是拥有写诗的心很难 。
杨美子的内心中 , 一直回荡着诗歌的旋律 , 她喜欢花 , 喜欢说些别人认为不着边际的话;她迷恋洁净和美;她正直、善良 , 在冷漠自私的人群中 , 坚持按自己的道德标准行事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她一直生活在纯真的诗歌世界 。
以聂鲁达的意大利流亡生涯展开想象的电影《邮差》 , 同样是一部关于诗歌与普通人的杰作:诗人应他的邮差——一个渔民的请求 , 教他写诗:试着到浅海边去漫步 , 留意你的周围 , 然后 , 第一个隐喻就会出现……邮差其实并没有学会写诗 , 但他还是凭借真诚的心赢得了所爱姑娘的芳心 。 电影结尾处 , 邮差留给诗人的礼物如此特别 , 是他录下的小岛上的声音:“第一 , 是海湾的海浪声 , 轻轻的;第二 , 海浪 , 大声的;第三 , 掠过悬崖的风声;第四 , 穿过灌木丛的风声;第五 , 爸爸忧愁的渔网声;第六 , 教堂的钟声;第七 , 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 , 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第八 , 我儿子的心跳声 。 ”而他一生所写的唯一的诗 , 为聂鲁达所写的一首关于海的诗 , 则轻轻飘落在风中 , 并未展示给观众 。 伴随着片尾字幕一起出现的 , 正是上文所提到的聂鲁达的那首《诗歌》 。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郑兵$「诗歌欣赏」郑兵:那条河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海波东#斗破苍穹:云韵主题曲一出,拥抱结束,萧炎后悔在魔兽山脉当圣人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秦娥#世间五味俱全,可我只想要你一个人给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