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80年前学霸写的日记
你读过吗
没见过
现在就带你看一看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这本日记的主人
是气象气候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
竺可桢先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留下了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
“竺先生做事,一贯以有利于国家、服务于社会为第一原则。凡是国家需要的事,他必然勇往直前。我们可以从竺老对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看到竺老做事的精神。”
——叶笃正
接下来
我们一起再读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字
感受一代气象科学家的
初心与使命、担当与作为
01
见字如面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许多人都知道,竺可桢“著作等身”,留下了500万字的学术著作。但竺可桢所写日记的规模却不为人知——足足900万字。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竺可桢日记片段
竺可桢日记涉及的领域之广让人惊叹!
天气物候,国务活动,来往客人、收寄信件等,无所不包,不仅关乎科学和教育领域,也记述了其广泛参与的社会各界活动。
除了气象、地理之外,数理天文、地质生物、国际政治、中外历史、哲学名著、流行小说、诗词歌赋、博物杂俎,无不涉猎。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竺可桢日记片段
更令人惊叹的记录发生在 1961年,竺可桢到四川阿坝考察。
从阿坝到米亚罗,每到一个地方,何时到、走了多少公里、海拔多少,都有详尽记录。在这份记录表上,他7:50从阿坝出发,18:06到达米亚罗,行驶244公里,海拔高度在2700米到4040米之间,途中留下了23个地点的记录。
日记的原始手稿字迹凌乱,这是因为他坐在吉普车上,行驶在崎岖的道路上,一边拿着高度表,查看当前海拔高度;一边盯着公路边的里程碑注意行驶距离,同时还要注意到了什么地方,从早到晚,巨细靡遗。这一年,他已经71岁了。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竺可桢在学习
竺可桢在日记中记载天气、物候情况,这是他每天日记的“必选动作”。
天气如何、温度多少、湿度怎样,什么时间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绿叶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他在日记中都有记录。
作为一名气象学家,这不仅仅是他的日记,也是他研究的数据来源。
02
科学精神
1935年,竺可桢在南宁主持召开中国科学社第二十次年会,并作了一次《利害与是非》的演讲。
气象|打开这本80年前的竺可桢日记,你看到了什么?
文章插图
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竺可桢
他指出,要想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首先应该培养一种“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在这篇演讲发表之后那一年,46岁的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将“求是”制定为校训——
“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深思熟虑,自出心裁,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