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遇见世遗|天香满城

【茉莉|遇见世遗|天香满城】你知道吗?我诗意栖居的故乡南国福州 , 有一种花儿叫茉莉 , 人们称其绽放天香 。 有福之州是一座茉莉花之都 , 又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 。

福州 , 地处东南沿海 , 为福建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丝名城、台湾海峡西岸首府 。 福州建城于汉高帝六年(前202) , 至今已历2200多年 。 茉莉传至福州据说早于西汉 , 几乎伴着福州城诞生 。 茉莉种养需要大热、大肥、大水 。 而福州恰如投怀送抱 , 环境得天独厚 。 它地处闽江入海口盆地 , 福建母亲河闽江穿城而过 , 盆地中心冲积平原为沙壤土 , 肥力高 , 水分足 , 扦插茉莉易成活;盆地四周山地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 日照短 , 多散射光 , 云雾缭绕 , 十分利于茶树生长 。 古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两岸水边植茉莉 , 山上种茶树 。 加上昼夜温差大 , 孕育出了中国香气最为独特、成分最为丰富的茉莉花品种 。 正如福州民谣所传唱“闽边江口是奴家 , 君若闲时来吃茶 。 土墙木扇青瓦屋 , 门前一田茉莉花” 。
时至大宋 , 香疗普及 。 中医充分认识香气与茶的保健功效 , 引发香茶热 。 人们发现茉莉有着安神、解抑郁、中和下气的功效 , 因此福州等地便开始窨制茉莉花茶 。 明代茉莉花茶加工工艺有了较大发展 。 明郑和七下西洋于福州伺风时 , 曾采购大量的福州茉莉花茶 , 带到各国进行贸易交流 。 至清咸丰年间 , 由于福州对外交流地位显要 , 兼之慈禧太后对茉莉花尤为宠爱 , 遂使茉莉花茶渐成贡茶 , 名扬天下 。 福州花商欧阳家族等抓住商机 , 提炼花精等茉莉副产品 , 广受追捧 。
茉莉花茶是用烘干的茶叶 , 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 , 九窨成茶 。 福州所产的茉莉花清香 , 窨制的茉莉花茶品质夺魁 。 乡贤冰心曾赞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 , 利用茶的国家 , 是茶的故乡 。 我的故乡福建既是茶乡 , 又是茉莉花茶的故乡” , “一杯浅橙色的明亮的茉莉花茶 , 茶香和花香融合在一起 , 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 ”(《茶的故乡和我故乡的茉莉花茶》)

早在200多年前 , 我国就流传江南民间小调《茉莉花》 。 清乾隆年间(1736~1759)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球》第六集卷一《花鼓》中记下这首民歌唱词——“好一朵茉莉花 , 好一朵茉莉花 , 满园的花开赛不过它 , 本待要 , 采一朵戴 , 又恐怕看花的骂” , 后来词曲虽有变化 , 但风骨依旧 。
《茉莉花》之歌也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民歌、世界名歌 。 任英国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了一本《中国旅行》 。 这本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似乎是全中国最流行的歌曲” 。 由于《中国旅行》一书的巨大影响 , 1864~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 ,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特》中的男声齐唱 , 它浓郁的中国风 , 曾使全球亿万听众迷恋不已 。
美国人萨拉罗斯写的《茶叶大盗——改变世界史的中国茶》说:“许多中国人相信茶叶是神话人物——中国医药和农业的创造者神农氏发现的 。 神农氏斜躺在一片山茶树的树荫之下 , 一片闪亮的有光泽的叶子掉进了他那个盛着开水的杯子里 , 那片薄而柔软的叶子立刻激起了一阵阵浅绿色的涟漪 。 ”于是神农氏发现了茶叶 。 萨拉罗斯称之为儒家之说 。 另有佛教徒之说:茶是释迦牟尼眉毛变的 。 “事实上 , 极品茶叶叶片背面那银色绒毛确实酷似纤细的人类睫毛 。 大慈大悲的佛祖释迦牟尼留给信徒们这一伟大遗产 , 让他们在虔诚的修行中能保持灵台清明、精力充沛 , 从而专心致志地研习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