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在很久以前,江苏吴县有一个姓吴的县令,外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吴县令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老百姓但凡有了什么冤屈,只要去县衙鸣鼓,都能得到县令的帮助,最终获得公平的胜利。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文章插图
于是,吴县令在吴县这些年,就成了当地百姓眼里的活菩萨,人们给他立了雕塑还建了生祠。吴县令致仕后离开了吴县,再过了一些年,吴县令也去世了。但吴县的祠堂却依然香火鼎盛,并成为了吴县的城隍神。每年的城隍生日,当地人还会自发地把吴县令的雕塑“请”出来,披上华丽的衣裳,在大街上游走。出行的队伍举着各式各样的彩旗仪仗,队伍贯穿整个县城。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文章插图
时间一长,这个仪式就成了吴县当地的一个必备节目了,每逢重大的节假日,吴县令的雕塑就会被请出来。继任的县令对吴县令的事迹不置可否,但民意难为,虽然心里不高兴,也不便说什么。可以说,每年吴县令雕塑的出游,就是现在县官最不开心的日子。这一年,又换了一个新的县令,上任的当天正好遇到吴县城隍会,当地人正抬着吴县令的雕塑在大街上游行,新县令一看勃然大怒,便马上下令停止游行,还要解散游行队伍,并安排随身的师爷出去探询到底是怎么回事。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文章插图
得知真实原委之后,新县令更为生气,想到这样的游行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还不是劳民伤财吗?更主要的还是新县令心里那个说不出口的原因,也就是人们这么怀念吴县令,不正是在讽刺后来者不作为吗?于是,新县令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个民俗,便指着吴县令的雕塑大声斥责起来:“既然你曾经是吴县的父母官,现在又是吴县的城隍神,就该知道为当地百姓着想,别老是这么劳民伤财。如果你继续这样冥顽不灵,那不就是一个糊涂昏庸的鬼了吗?根本就不值得人们供奉你。如果你真的有神通,就应该知道体恤民力,怎么拿这些无益的花费,来耗费民脂民膏呢?”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文章插图
新县令骂完这些话,内心感到无比畅快,还转头下令,让人把吴县令的神像拉倒在地,还打了二十板子。看到新县令这么做,不但是县官、更还是现管,当地人也就只得遵命,不再举行这样的祭祀活动。时间一长,吴县令的祠堂虽然还在,但他的雕塑就再也没有出过城隍庙。可以说,新县令废除了这个旧习惯,也算是为当地百姓减少了开支。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文章插图
新县令虽然不满意大家这么大张旗鼓地祭祀吴县令,其实也是一个清廉的官,对吴县令在生的事迹非常钦佩,也以他为表率,在吴县任上也做了很多有益民生的事。只是,新县令因为年龄不大,比较贪玩。有一次,看到县衙的屋檐下有个鸟窝,竟然自己爬梯子去掏鸟窝,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更不幸的是,没多久还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吴县人为了纪念新县令的功绩,也给他塑了像,并供奉在城隍庙里,和吴县令同时享受人们的香火祭祀。雕塑|《聊斋志异》:两任县令,为什么先后都成为当地城隍神?
文章插图
可是不久之后,有人便听到城隍庙里传出来剧烈的吵骂声,连续几天都没有停止。有年纪大的仔细听了几天,发现吵架的声音就是曾经的吴县令和新县令,两人因为吴县现在的情况在吵架,前者指责后者贪玩,后者指责前者奢华。于是,当地百姓商讨之后,又在旁边新建了一个城隍庙,把新县令请了进去,老城隍庙则继续供奉吴县令。这样,争执声才彻底消失,人们也清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