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全集|《清朝最后的120天》出版 作家刘江华:旨趣在于“史实重建”( 二 )


旨趣在于“史实重建”
《清朝最后的120天》里的一些内容在别的书里或许是读不到的,在刘江华看来,这样的旨趣在于“史实重建”—— 通过清宫档案以及其他第一手史料,通过证实、证伪和梳理,最大程度地还原辛亥革命史事的真相。
“有的观点很宏大或者是很漂亮,但其实它所依据的事实是靠不住的。”刘江华说,史实重建,意味着要对历史事件的细节做深入的考订,其态度可概括为“宜粗更宜细”,其方法可总结为“求同更考异”。
“本着‘宜粗更宜细’的态度,采取‘求同更考异’的方法,利用清宫档案等第一手史料还原辛亥革命史事的真相,做一点关于辛亥革命的史实重建工作,是本书的旨趣所在。这种史实重建,虽不免琐碎,但切关宏旨。”刘江华这样写到。
此外,《清朝最后的120天》还通过时人日记、报刊杂志等,考察了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粮价飞涨、权贵逃往天津、金融机关频遭挤兑等社会现象,关注大时局中的普通人生活。细节涉及当时军事、财政、外交、中枢运转多个方面,将读者纳入那段错综复杂、波澜起伏的往事,复原清王朝“行将就木”时,整个中国社会的真实状态。
“你会从当时很多人的日记里发现,当时米价一下就上涨了,然后清朝纸币贬值,权贵纷纷往外国银行存款,还有一些官员跑到天津入住租界……有一种末世的慌乱的景象。”
刘江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接受过考古学和新闻学的训练,“本科所读的考古专业之一大特色,就是利用田野发掘资料考证历史。”刘江华说,这一从前习得的本领在数十年后,又再次赋予了《清朝最后的120天》一书相应的学术规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忠文先生评价说,作者把“繁琐”考证和讨论放到“后台”,努力重现清晰的历史现场,成一家之言,向普通读者显示出一段清清爽爽而又合乎情理的“真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