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上海每个人都接触过他的设计

只要你生活在上海或者经过上海,几乎都会和冯导的设计“发生关系”。
系统|上海每个人都接触过他的设计
文章插图
冯导,不是冯小刚——姓冯名导,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师。在他看来,好的公共标识系统不是封闭而是开放的,是永远可以迭代更新的,和城市的发展一起更新,和身在其中的人们一起前行。
这种“日常”曾是奢望
上海这座城市里,有许多“空中飞人”。杨先生即是其中之一,他的日常:从国外某个机场或国内某个城市机场飞往上海浦东的机场,落地、安检、入关、行李提取、乘磁悬浮、转地铁……凭借一系列清晰、明确的公共标识和好看、易懂的导向符号,沿途不用问路,也不用打开手机里的交通应用,他都能流畅地到达目的地。“很简单,就是跟着导向标识走!”
系统|上海每个人都接触过他的设计
文章插图
浦东机场卫星厅标识系统动态显示的画面
上海的地铁里,每天工作日高峰时段有近千万人在匆匆赶路;更有无数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们通过地铁探寻这座城市。这里,没有频繁的问路、换乘的困扰、迷路的担心……每个人依照导向标识,各行其道,如期抵达。
但这种日常,在20多年前的上海,是一种奢望。在机场等交通枢纽,人们习惯的是不断问路。问询台前往往挤满了人。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专家冯导及团队努力了20多年,终于改变了这种状况。谈及投身此项工作的初心,冯导说:“1995年当我留学归来回到上海,感到我们的公共标识系统太落后了。欧美有些地铁或机场虽然很老旧,但它们的导向标识却大多会更新最新的设计。而我们出行或者到某些公共场所活动,常常要找人问路,耽误时间、体验差。既然看到了差距,就要设法改变。”这份责任,担起来就是26年。
不是画个箭头那么简单
冯导毕业于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后赴日留学,侧重于研究视觉艺术和视觉设计,对公共建设、公共交通领域做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实践开始于1997年,上海最重要的地铁干线二号线开始建设,冯导受邀参与其中,他提出:上海正在建设国际大都市,未来必然要建设庞大复杂的快速交通系统,也必然要应对庞大复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人们对城市服务体系也会有越来越高的期望,非但需要最科学有效的公共标识系统来保障其最合理顺畅的运行,并且这些标识的设计在审美上、文化上,与城市的文脉和发展定位相呼应,为城市形象增色。“标识”不是贴个图标、画个箭头那么简单粗暴。“标识”是个整体解决方案,是个导向系统,要以系统化设计为导向,综合解决信息传递、识别、形象传递等功能以帮助陌生访客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系统|上海每个人都接触过他的设计
文章插图
冯导团队设计的地铁站层图
冯导团队设计的标识系统与导向系统两大部分,在2号线、3号线“试水”,建成后用户体验良好,出行运转顺畅。冯导参与了此后绝大部分地铁线公共标识设计或改造。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上海地铁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公共标识系统标准。现在乘坐上海地铁之便捷,有口皆碑。天南海北来的人们,只要边走边看导向标识,就能很便捷地抵达站内各个你所选择的目的地,而且不同的出站口所涉及的站外地标信息也非常丰富,方便乘客选择最合理的出站口。
系统|上海每个人都接触过他的设计
文章插图
冯导团队设 计的地铁站平面疏散图
随着上海的建设步伐,冯导的设计逐渐遍及这座城市:2006年起,对原来水泥浇筑的上海道路路牌进行重新设计改造,采用铝板+金属结构组合,增加了门牌号码指示、反射材料、双语。字体大小、高度等兼顾行人、自驾车、公交车驾驶员视觉的判断;2007—2010年,参与配合世博会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机场、高铁、地铁、磁悬浮)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以及外滩导向标识系统设计;2013—2016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一号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公共标识系统设计;2014—2019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和捷运系统公共标识系统设计……冯导还承担了港珠澳大桥旅检、交通、商业综合体公共标识系统设计,中国—亚欧博览会主会场新疆迎宾馆形象识别系统、公共标识系统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