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易中天《读城记》章节分享

读城记|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易中天《读城记》章节分享
本文图片

读城记|我们到底要读什么?
其实 , 把城市区分成“男性的”和“女性的” , 只不过是一种带有文学性的说法罢了 , 甚至只是一种朦胧的感觉 , 不是也不可能是科学的结论 。 比方说 , 杭州就不但有小青墓 , 也有岳王坟;不但出过美艳绝伦的苏小小 , 也出过一身正气、宁愿粉身碎骨 , 也“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 杭州人素有“杭铁头”之称 , 则其硬朗也就可想而知 。 何况还有钱塘潮 。 “弄涛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岂非男儿气概?同样 , 人们耳熟能详的“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 不也是西安女性的柔情么?
显然 , “男性的城市”或“女性的城市”云云 , 不过姑妄言之又姑妄听之的事情 , 当不得真 , 而且很容易被证伪 。 所以 , 这些说法准确与否 , 我们可以姑且不论 , 也不妨各执己见 。 但城市像人 , 则应该不成问题 。 我甚至还认为 , 城市就像人一样 , 也是有“体味”的 。 这个体味 , 就是城市的文化味儿 。 敏感的人 , 只要走进某座城市 , 一下子就闻到了 。
所以 , 读城 , 也就是读人 。 城市并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 。 如果没有人 , 再好的城市 , 也不过一座死城 , 又有什么好读的 。 那么 , 城市里的人又有什么可读的呢?可读的是他们的“活法” 。
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 。 这个生存空间 , 是由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的 。 因此 , 不同城市中的人 , 就有不同的活法 , 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个性 , 即文化性格 。 比如北京人大气 , 上海人精明 , 杭州人闲适 , 成都人洒脱 , 武汉人直爽 , 厦门人温情等等 。 这 , 便正是我们这些读城者特别关注的 。
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 , 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 。 比方说 , 北京人大气 , 所以北京人活得潇洒而又马虎 。 在先前 , 臭豆腐就贴饼子 , 再加一锅虾米皮熬白菜 , 就是好饭 。 如果那臭豆腐是王致和的 , 上面又滴了香油 , 就简直能招待姑奶奶 。 现在 , 则一包方便面 , 两根火腿肠 , 便可打发一餐 。 如果一时半会找不着开水来泡面 , 干啃方便面就凉水 , 也能对付 。 但 , 即便是这种简单的生活 , 也不乏乐趣 。 北京人是很会找乐子的 。 “坛墙根儿”和“槐树小院”都是“乐土” , “喊一嗓子”和“听一嗓子”都是“乐子” , 而且越是众人喝彩 , 越是神情散淡(不是装的) 。 即便不过是小酱萝卜就窝窝头 , 或者素炸酱面拌黄瓜丝儿 , 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 没有水果么?“心里美”萝卜就很好 。 寒冬腊月里 , 在大白萝卜根儿上挖个小眼儿 , 塞一粒菜籽儿进去 , 再浇上点儿水 , 等那嫩芽发出来 , 绿盈盈地挂在家里 , 粗糙简陋的日子便情趣盎然了 。
读城记|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易中天《读城记》章节分享
本文图片

上海人的活法又不一样 。 上海人精明 , 所以上海人活得精致而小巧 。 他们的住房多半面积不大 , 功能却很齐全 。 不少家具都是多功能的 , 而且摆放得恰到好处 , 既不占地方 , 又错落有致 , 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 。 衣服也是不多不少的 。 既不会多得穿不了 , 压箱底 , 或开春时没法晾晒 , 也不会捉襟见肘 , 弄得没有出门的行头 。 反正一年四季 , 都能有体面的一身 。 这些衣服也不一定要买 。 不少家庭主妇或“主男” , 都是能工巧匠 。 别人做两条裤子的面料 , 他能裁出三条来 , 那款式和做工 , 也都是专业水平 。 吃饭当然也不会马虎 。 即便寻常人家过小日子 , 每顿饭也得烧几个小菜吃吃 , 而且有荤有素 , 营养齐全 。 隔三岔五的 , 还会上街去 , 找一家偏僻(因此价格也较便宜)的冷热饮店喝一小杯咖啡或吃一客刨冰;或是在一家干净而又实惠的小店里点几样小菜 , 喝一杯啤酒;或是在逛街的时候 , 买一小块奶油蛋糕或一个苹果边走边吃 。 花钱不多 , 却照样享受了都市生活 , 既快乐又实惠 , 谓之小乐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