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共话“泉州学” 提升文化软实力——新生代学者,以新视野解读泉州老城

N海都采访人员 柳小玲
“泉州学应当有什么样的历史感?”“呈现泉州生活:城市空间与文化展示”“发现泉州之美:身体技艺、音声与物质文化”??上周末 , 在泉州古城小山丛竹书院内 , 由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泉州古城办等联合开展的“老城市 , 新视野:国内名校博士泉州学论坛”上 , 10多位新生代学者各抒己见 , 迸发出他们对世遗泉州城的初心与热忱 , 同时搭建起“泉州学”的研究交流平台 。
泉州|共话“泉州学” 提升文化软实力——新生代学者,以新视野解读泉州老城
本文图片

学者各抒己见 , 讲述泉州学有关议题
新生代学者话“泉州学”
泉州学应当有什么样的历史感?9日下午 , 华侨大学副教授蒋楠以泉州为中心 , 为我们讲述了从监控到合流 , 明清福建沿海卫所的地方化与海洋化;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邀访学者)副研究员何源远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与从“中西交通史”到“一带一路”的百年 , 为我们揭开木帆船的隐喻;北京大学博士后王燕彬为我们讲述了“起源的置换:摩尼光佛的多重性” 。
10日上午 , 在“呈现泉州生活:城市空间与文化展示”议题中 ,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罗攀为我们讲述了1911—1948的泉州城市空间与日常生活变迁;东南大学讲师王逸凡谈及泉州古城的日常生活空间 。 10日下午 , “发现泉州之美:身体技艺、音声与物质文化”议题中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陈进国讲述了“国术与医术:近代南少林文化与身体的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燕婷阐述了关于南音研究感悟等 。
这些新生代学者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投身于泉州学研究的青年博士 , 他们在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建筑学、艺术学等专业里 , 以不同旨趣、方法和观点出发研究泉州 , 对泉州学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 他们研究老城泉州及其周边区域 , 并完成其科研成果 , 代表着“泉州学”领域的新成果 。
此次活动称之为“小山论坛”第一期 。 为了局部呈现新时代泉州学的新景观 , 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小山丛竹书院山长王铭铭的倡议和安排下 , “泉州学”论坛精彩开讲 , 并搭建“泉州学”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学者共同回顾了过去20多年来泉州学的新题域、新观点、新视角 , 并就议题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创见 。
多学科研究泉州学 让泉州文化更富有
“作为泉州人 , 我深信对它的研究 , 对于这个世界的未来特别重要 。 ”王铭铭教授说道 。 上世纪80年代 , 老一代文史专家们提出“泉州学” , 内心想的大抵是要使泉州人文研究成为一门与“敦煌学”可比的学问 。 虽然这门学问与敦煌学之间仍有不小距离 , 但应看到的是 , 泉州的研究已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
他欣喜地发现 , 过去二十年来 , 有不少新一代学者选择以泉州为他们的研究区域 。 不少外地年轻朋友有“泉州情结” , 甚至举家南迁来到泉州生活和工作 , 投身于研究泉州的现象、问题和传统 。 “国内研究泉州相关论文已有不少 , 此次‘泉州学’论坛就邀请到了其中的15篇论文作者到场与大家交流研讨 。 ”王铭铭教授说道 。
【泉州|共话“泉州学” 提升文化软实力——新生代学者,以新视野解读泉州老城】“在泉州产业发展高速推进的过程当中 , 文化软实力也应该跟上 , 希望泉州学论坛的举办 , 能让泉州文化越来越‘富有’ 。 ”泉州古城办主任李伯群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