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中国医生》为何催泪 角色原型你都认识( 二 )


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拍戏 , 袁泉最久的一次穿了8个小时 。 拍做手术的戏时 , 仿佛接近了真正的医生 , “就像是披着战袍去打仗的状态” 。
1∶1搭建“医疗级片场” , 所有操作不能出错
《中国医生》按照1:1的比例搭建“医疗级片场” , 影片拍摄全部使用医院设备严格按照真实医院建造标准打造 , 甚至由专业医院改造 , 工作人员到场验收合格后才投入拍摄 。
演员们在拍摄前都进行医疗培训 , 学习小到如何穿防护服隔离衣 , 大到心脏复苏、血管穿刺、气管插管 , 甚至于体外膜肺ECMO(俗称“人工肺”)等抢救技术 , 群演中很多人也都是真正的医务工作者 。 所有医疗设备都可真实使用 , 氧气、水、电均为接通状态 。
在高度还原的“医院”片场拍戏 , 是什么感受?
朱亚文告诉采访人员 , 正式拍摄前 , 片场相对空置 , 只有演员和指导医务人员在 , “那个时候还处于比较轻松、有序的学习过程 。 但是真到拍摄的时候 , 那种窒息、压抑以及灾难面前的无助感 , 是非常强烈的 。 ”
导演刘伟强形容 , 他们是把医院“摆进”摄影棚 , 当这些演员进入片场 , 就好像进了真实的医院 , 表演的感觉就会出来 。
“因为有很多医生在看着这部电影 , 所以真的不能出错 。 开拍之后 , 我们台前幕后每天都看成片 , 有很多专家在看 。 一收工就开‘批评大会’ , 确认哪里是拍错的 , 要重拍 。 我们就用这个方法 , 从10月拍到12月 。 ”刘伟强说 。
刘伟强坦陈:“初期是很难受的 , 作为一个成熟的导演 , 很多人批评你 。 但后面我们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 。 从开始每天很难受 , 到后来很开心 。 ”
该片医学顾问之一冉晓 , 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急诊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 曾亲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 , 一直奋战在ICU病房 , 被称为“ECMO王子” 。
来剧组后 , 冉晓第一个工作是和剧组工作人员一起搭建重症医学病房、培训演员 。 拍摄过程中 , 他负责各种和重症医学相关的技术操作的指导 。
冉晓说 , 专业医生训练 , 想顺利“拿下”操作流程都要花很长时间 , 因此留给演员培训的时间很紧张 。 朱亚文和李晨是较早入组的演员 , 冉晓评价 , 他们接收新知识速度特别快 , 性格也很阳光 , 并没有因为操作太难而退缩 。
每个操作流程 , 冉晓给朱亚文、李晨讲两到三遍 , 再亲自示范一遍 , 两个演员就能完整叙述出整个过程 , 然后自己动手做 , 冉晓帮忙纠正细节 。 “比如像ECMO , 两三天就比较熟练了” 。
所有人一起面对疫情 , “我们不怕”
钟南山在看完《中国医生》后说:“我知道武汉金银潭医院是一个传染病医院 , 它并不是一个多种专业的医院 , 所以是非常困难的 。 要做剖宫产 , 要接生 , 脑外科 , 插管 , 这些细节都非常真实 。 我最大的感受是 , 这些医生真正体现了中国医生的良心、中国医生的责任、中国医生的决心、中国医生的行动 。 这种行动在中国不是第一次 , 可以追溯到18年前 , 那个时候是非典 , 同样是这样 。 ”
影片不仅聚焦重症监护室 , 表现一线医护全力以赴展开生死营救的景象 , 还描绘了方舱医院医护托举生命方舟的壮举 , 刻画了麻醉科、妇产科等科室在疫情中的紧张工作 , 展现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 , 无畏逆行的动人画面 。
除了医务人员 , 各领域的平凡英雄亦有呈现: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动力科工作人员、保洁员 , 以及流调员、检验员、外卖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