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别再自我陶醉,舞台艺术是艺术品更是消费品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 , 是周末 。 泉城天气炎热 , 路上行人稀少 , 飞驰而过的汽车像一个个巨大发热体 。 笔者冒着中暑的危险出门 , 去欣赏一部儿童剧 。 创作单位是济南的一家专业儿童剧创作机构 , 历史悠久 , 佳作不断 。 好在 , 没让现场观众失望 。 尽管演出仅有70分钟 , 但是有笑点、有泪点 , 看到动情处 , 家长纷纷摘下眼镜擦泪;看到开心处 , 孩子们欢呼雀跃 , 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
那部剧 , 讲了一个关心特殊儿童的故事 , 成年观众可以从中看到包容、友爱、互助 , 孩子们尽管没有更深入的体会 , 但肯定也能看到真善美的东西 。 如果非要通过看儿童剧让孩子懂得一个什么道理 , 那是强人所难 。 儿童剧不是课本 , 儿童剧场也不是课堂 , 没必要苛责孩子 。
其实笔者更想讨论的 , 还是那个老问题:到底什么样的舞台艺术作品 , 是好作品 。
近期 , 因为时间点特殊 , 各地演出很多 。 6月 , 笔者基本是三天一场戏 , 这对我来说 , 已然是很高的频率 。 毕竟 , 夏天的夜晚除了看戏 , 还有很多可以消遣的地方 , 躲在空调屋看看书啦 , 约上三五好友吃吃烧烤啦 , 或者在办公室加班写个稿子啦 。
好几次看演出 , 笔者都非常气愤 。 原因是 , 文艺院团费这么多心力排演出来的作品 , 居然卖不出票 。 甚至有的演出对外喊出送票 , 上座率也不高 。 为劳心劳力的院团不值 , 为大家感到惋惜、遗憾和悲愤 。
但这是个别情况吗?不是!可以肯定的说 , 结合这两年的看戏经验 , 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 基本可以这样认为:舞台艺术演出 , 尤其是戏曲演出 , 票是如此的不值钱 , 而观众群又是如此的单一化 。 怎么叫单一化?老年人居多 , 圈内人居多 , 圈内人的家人亲戚朋友居多 。 当然 , 这指的是部分城市 , 不包括北上广深 。
笔者开始反思 。 院团都说自己的作品是好东西 , 但就是卖不出票 , 送票还没人去看 , 去了也坐不住 , 半个小时走一批 , 一个小时走一批 。 临了散场时 , 演员谢幕还没结束 , 人就走光了 。 是不是观众有问题?是不是观众不懂得欣赏?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 , 我开始重读一些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 直到无数次在纸上写下“人民”两个字 。
说到底 , 如今的很多文艺院团 , 包括所谓的创作专家 , 真的是把自己当成了专家 , 把观众当成了学生 。 谈起创作理念 , 专家们可谓“一套又一套” , 但是检验作品成果的 , 不就是无数次的演出和演出之后的掌声吗?难道还有其他的检验标准吗?就好比 , 这个菜做出来 , 色彩鲜艳、摆放整齐、香味扑鼻 , 厨师自己夸得天花乱坠 , 叫食客尝一尝 , 都说不好吃 , 或者说不尽如人意 。 那是食客的原因吗?
舞台艺术当然是艺术品 , 但它更是一件消费品 。 既然是消费品 , 就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 不考虑消费者的需求 , 只是自己一门心思玩艺术 , 你就不配进入国有文艺院团 。 因为国有院团 , 发挥的就是服务人民的作用 , 不是你自娱自乐玩艺术的地方 。
究竟怎样才能让食客和观众满意呢?去问问食客和观众吧 , 笔者可不是专家 。
还有个小细节 。 那天下午看完儿童剧 , 跟编剧、导演请教了一下 , 得知这部作品是根据编剧的真实生活经历改编而来的 。 同时笔者还了解到 , 这部作品创作演出期间 , 还开过一场精彩热烈的研讨会 。 与会各位专家可谓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 所陈述的观点也不乏“互相顶牛”之处 。 但这不就是艺术评论的魅力吗?专家们的价值也得到充分彰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