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地》:像看一颗星的生长,却见一整片夜的明灭

|《流俗地》:像看一颗星的生长,却见一整片夜的明灭
本文图片

黎紫书
我明白自己此生没有能力写上几部长篇了 , 便对手上写着的更豁尽全力 , 用破釜沉舟般的心 , 将心目中想象的小说——《流俗地》里的一长卷浮世绘 , 我所认知的家乡 , 一笔一笔勾勒描绘出来 。
尽管写的是偏隅地 , 马华事;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 , 也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和光怪陆离的社会背景 。 但我希望它打动中文的世界 。
我心目中的《流俗地》是这么一部小说 。 它不是大众化的类型小说 , 而是严肃的文学作品 , 但必须精彩 , 好看 , 能让人享受到阅读长篇小说该有的乐趣 。

评 论
发表于《北京日报》2021年7月13日 , 有删改
像看一颗星的生长 , 却见一整片夜的明灭
——读黎紫书《流俗地》有感
文 | 樊金凤
王德威评价 , “黎紫书以一个女性马华作者的立场来处理她的故事 , 她更关心的是女性的命运 , 这一向是她创作的重心 。 要为这些人物造像 , 写出她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 ”从《把她写进小说里》 《野菩萨》《告别的年代》到长篇新作《流俗地》 , 黎紫书对女性命运、女性成长始终怀有爱与同情 , 以日常之笔揭开生活真相 , 试图探触悲悯的可能 。
“蕙兰笑着笑着 , 眼角像失禁似的淌下泪来 。 那泪珠一串串 , 如树之硕果累累 , 她伸手去摘 , 却拉拔出来更多 , 不得已将莲珠递给她的一包纸巾一张一张抽光 。 她说怎么办呢?”在《流俗地》里 , 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 , 聪慧敏感、倔强坚韧的盲女银霞 , 美丽善良、擅长交际的莲珠 , 机灵洞明、四通八达的马票嫂 , 为爱痴狂、仓皇一生的蕙兰 , 尖酸世故的婵娟 , 春分、夏至 , 以及许多个无名的女人 , 各式各样的面孔 , 各式各样的生活 , 在马来小城的某个角落兀自存在 , 生生不息 。
|《流俗地》:像看一颗星的生长,却见一整片夜的明灭
本文图片

马来西亚街头壁画 , 图片来自博主“黄粱美梦”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 也许是黎紫书作为女性写作者的本能反应 , 又或者是受到作家苏童的影响 , 黎紫书曾坦言自己小说的书写主要受到苏童的影响 。 苏童被称为“中国最会写女性的作家” , 他曾说 , “女性天生是文学化的性别 。 我们所有人的母亲、奶奶或者外婆 , 都可能是你创作的源泉 。 他们的人生是生产故事的魔盒 。 我们无法说这个世界男女是相同的 , 因为女性确实有和男性不同的苦楚 。 ”苏童以一个写作者的天赋和细腻观察 , 看到了女性面临的复杂处境和不为人知的苦楚 , 黎紫书对女性的书写则更多源于对生活最为直接的体验 , 同为女性 , 她深刻体会女性在成长的过程中 , 内心发生了什么 , 于是在写作中不可避免地调动自身的经验、体会和记忆 , “她常常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中获取创作灵感” , 而后去叙述属于女性自身生活的真相 。 所以她笔下的女人更为世俗 , 也更为日常 , 有着与生活直面相击的市井气俚俗味 。
这世俗里或许又带有一点无奈 , 因为要面对现实生活的艰辛 , 梦碎后的虚无以及命运的无常 。 小说里的女性或许有过明亮的梦 , 但生活本身向她们展示了庸俗 , 甚至残酷的一面 , 命运将戏剧化的故事毫无头绪地安排在每个人身上 , 日子一天天地过 , 事情一桩一桩地发生 , 梦也随之一点一点地破碎 , 无望的梦想 , 艰辛的生活 , 拖沓冗长 , 令人丧气 。 黎紫书诚实地记录她们的生活 , 书写她们的挣扎、局限、矛盾和悲喜 , 平实淡然 , 娓娓道来 。 楼上楼还集中了许多前来寻死的人 , 十之八九是女性 , 她们大多被生活抛弃 , 生无可恋 , 从近打组屋的楼上一跃而下 , 其中不乏女学生 , 原以为可以摆脱世间诸多磨难 , 然而在小说里 , 银霞听到 , 化身为鬼的女子仍有倾吐不完的苦 , “女子的哭声如一缕细烟 , 唔——唔——唔——幽幽穿梭在那法器的叮咛中 , 仿佛与那铃声对话 , 欲断难断 , 如泣如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