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陶渊明与《桃花源记》( 三 )


桃花是春天的造物 , 色彩明媚、精神健硕、充满蓬勃的生命力 , 与人间烟火和族群繁衍有着密切联系 , 与阳光、生长、希望有着密切联系 , 当陶渊明信手写来 , 把这片毫无驳杂的桃林安置在人间某处 , 他就把来自夸父的大无畏精神和对人间最美好的祝福植入其中 。
渔人不懂得桃花的意蕴 , 但是他被这片美景所惊异 , 想到桃林的尽头去看看 。 我想他一定保持某种期待 , 某种好奇 , 这片美景从何而来 , 是有人种的还是地理气候特异 , 除了桃林还会有别的奇异现象吗?人是有好奇心的 , 前提是他处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 。 武陵渔人在“夹岸数百步”中 , 被自然的美所吸引 , 一步一步脱离了生计所迫的社会身份 , 脱离了捕鱼打鱼的功利心理 , 这样他才能进入陶渊明的桃花源 。
“林尽水源 , 便得一山 , 山有小口 , 仿佛若有光 。 ”凡是在故事情节推进的紧要关头 , 陶渊明的笔调总是特别精简 , 没有多余枝节 , 读起来特别自然 , 顺理成章 。 “林尽水源”的下文是渔人和读者所关心 , “便得一山” , “哐”一座大山把所有的目光和好奇都堵上了 , “山有小口” , 却另辟蹊径 , 开了一个口子 , 前一句的“山”与下一句的“山”连接在一起 , 形成头尾相接的锁链结构 , 连接紧密而自然 , 读起来顺滑如丝 。 “仿佛若有光”真是天外之笔 , 设想如果这个神秘的山洞幽暗莫测 , 透露出几分恐怖气息 , 渔人还敢不敢进去呢?他会不会陡然打个寒颤 , 从桃花林的美中冷静下来 , 掉头回去?然而陶渊明非常细心地将意蕴着希望与光明、传达着温暖与安全的“光”若隐若现地从洞里透出来 , 渔人心动了 。 他“便舍船 , 从口入” , 这一句文字非同小可 , 不可等闲视之 , 船是渔人的谋生工具 , 是渔人社会身份的象征 ,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 , 渔人舍下了他的船 , 暗示着脱离了他的社会属性 , 这是他进入桃花源的一个必要条件 。 这和他从桃花源里出来后“得其船 , 便扶向路 , 处处志之”相照应 , 就能看到渔人得了船 , 就又重新回归了他的社会属性 , 他开始意识到桃花源的现实价值 , 一路做记号 , 去报官 , 违背了自己对桃花源中人许下的诺言 。
渔人舍弃了他的船 , 进入了狭窄的洞口 , 这个洞有多深呢 , 陶渊明依然是用渔人的脚步去丈量的 , 数十步 , 这个数字是很不准确的 , 因为渔人步子的大与小缓与急是受当时情绪影响的 , 这既是一种虚写 , 也是一种实写 , 因为渔人处在这种情况下 , 一方面会留意道路的远近 , 一方面无法顾及专心数自己的步子 , 这个并不精确的数字反而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渔人的心理状态 。 同样 , 在非常关键的洞穴行进这一环节 , 陶渊明又是极度精简地用一句话承接过去 。 下一句就已经进入了桃花源 , 接下来是本文中描述最为详尽和文辞最为优美的段落 。
“豁然开朗”是针对狭窄的洞穴而言的 , 强烈的对比不仅使渔人和读者有眼前一亮的情绪上扬 , 还使得眼前的景象更有冲击力 。 “土地平旷 , 屋舍俨然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这是陶渊明心目中的世外之地 , 安静祥和 , 自然与人类和谐相生 , 平旷的土地、错落有致的屋舍、肥沃的良田、清澈的池塘、繁盛的桑树、雅致的竹林、纵横交错的田埂小路、鸡群和犬各自安然 。 这幅美景和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是可互为印证的 , 他的《归园田居》里描写的也是这一类的景色 , “方宅十余亩 , 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 , 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 , 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 , 鸡鸣桑树颠” , 境界何其类似 。 但是和现实的生活不同的是桃花源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他们的这种怡然是一千多年来人们永远追寻的梦想 。 这种怡然有一个最大的前提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没有明说 , 在正诗部分他说得比较直白:“春蚕收长丝 , 秋熟靡王税”“虽无纪历志 , 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 , 于何劳智慧” ,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世外之地 , 只有“俎豆犹古法 , 衣裳无新制” , 有道德伦常而无严苛律法 , 有情谊而无纲条的礼仪之邦 。 这就是陶渊明心目中的“乌托邦” , 一个人人平等没有王税没有压迫没有苦难的地方 , 没有皇帝君臣 , 也没有侵略骚扰、尔虞我诈 , 甚至没有戒严防范 , 更没有彼此倾轧、互相歧视 。 1964年毛主席对《毛主席诗词》英译者曾经这样解释:“陶渊明设想了一个名为‘桃花源’的理想世界 , 没有租税 , 没有压迫 。 ”这种超前的理想国概念是《桃花源记》故事的魅力核心 , 后来模仿《桃花源记》的传奇小说繁不胜数 , 与陶渊明同时代的《搜神记》《幽明录》里都有“遇仙”故事 , 但是《桃花源记》和这些“误入仙境、得遇仙缘、然后求归”的故事貌似而神不同 。 桃花源里的风景并不出奇 , 甚至与现实的田园风光并无二致 , 进入桃花源的渔人也没有获得仙药、珍宝或艳遇 , 只是受到了“杀鸡具酒”的热情招待 。 而更特别的一幕 , 发生在渔人告辞时 , 我们先看陶渊明如何写桃花源中人对渔人闯入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