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怎么写的( 三 )


③ 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悲喜交加,以欢衬悲,更显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无奈、惆怅无眠 。
④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诗句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
⑤ 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一“送”一“动”,寓情于物,赋予梧叶、秋风以人的情态意绪 。这些物态声情的诗文,似乎把读者带进了一种风送寒凉、情动秋江的意境之中,痴迷难返,惆怅满怀 。“萧萧梧叶送寒声”妙用通感,以萧萧之声催发寒秋之感,用听觉形象沟通触觉感受,意味深长 。
⑥ 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寒”字一语双方,既有秋风袭来寒凉逼人之感,更有落泊天涯心神凄清之意 。“挑”字于细节逼真见妙趣 。儿童的专注敏感、精挑细翻,儿童的屏息观察、惊喜兴奋,全在一“挑” 。
⑦ 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全诗四句写景写人,所见所闻,或明或暗,全是写实 。满耳秋声,满目秋夜,一江秋水,一群儿童,犹如场景写真,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 。这活灵活现的场景写实巧妙地传达出诗人愁绪满怀、长夜难眠的凄清孤寂之情 。实中有虚(客情),寓虚(情)于实,以实映虚,言有尽而意无穷![3]
名家评论
对于这首诗,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2]
4. 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夜书所见》是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
诗词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 《夜书所见》情境图 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 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
诗词注释:
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蟋蟀 。⑤篱落:篱笆 。
诗词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诗词鉴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 。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5. 夜书所见的所见是什么意思 夜书所见的所见意思是所看到的(景物)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
全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