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以字怎么写

1. 行楷字怎么写呢 写字 , 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 。能写一手好字 , 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 称羡不已 。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 行楷字应用最广泛 。它是介于楷字和草字之间的一种字体 。打一个比方 , 楷字像人站立 , 草字像人奔跑 , 行楷字则是不紧不慢地行走 。怎样才能写好行楷字呢?
一、多看一些好的行楷字作品 。从一定意义上说 , 用心观赏是写好字的基础 。要多看 , 把字的笔画、字形牢记在心里 。看得多了 , 不光提高了鉴赏力 , 也容易写好字 。
二、先把楷字写好 。写好楷字是基础 , 要写得非常熟练 , 这就像脚跟站稳了才能迈步走一样 。还要注意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龙飞凤舞” , 随心所欲 , 不但难看 , 而且叫人猜不出是什么字 , 引起误会 。
三、注意笔画之间的连带 。行楷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笔画之间有细细的线条相连 , 这称为“游丝” 。写出游丝的时候 , 笔底下要轻 , 还要自然 , 笔尖运行要有一定的跳跃 。
四、注意笔画的“借代” 。行楷字多有借代现象 , 最典型的就是用点代替短横 , 用点代替撇和捺 。借代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 , 只要认真练习 , 仔细揣摩 , 就不难掌握 。
2. 【写行楷的要领是什么一、行楷的连带 笔画连带是行楷书的核心 , 唯有连带 , 方能提高书写速度.除了一般上下笔划之间的连带之外 , 还有一些特殊的连带. 1、改变笔顺.如分、交、布、必、巨、王等字 , 笔顺改变后 , 连带顺畅 , 书写便利. 2、笔画合并.如页、吊、此、高、非等字 , 笔画合并后 , 两笔并作一笔 , 使得上下连贯. 3、笔画省略.如即、动、蜂、龄、它等字的点、小竖、短撇等次要笔画 , 为了不妨碍连笔 , 就省略掉了 , 虽然省略了 , 但是仍易于辨认. 4、笔画替代.如风、喜、基、具、常、王、能、可等字 , 这写字大都采取了描摹轮廓的方式来写 , 用象形笔法勾勒出来 , 由于约定俗成 , 已被大家所接受. 要练好行楷 , 关键要仔细观察字的行笔路线 , 注意上下衔接 , 突出主要笔画 , 减少对笔画的修饰 , 尽量一气呵成 , 使字浑然一体.由于书写点画简略 , 随意自然 , 行楷给人们以轻松愉快的感觉. 二、楷书与行书运笔的差异 在书写过程中 , 如果把楷书的运笔方法全然不变、生搬硬套地用于行楷之中 , 就会出现呆板别扭的字体 , 如果过于强调楷书中的逆锋落笔、回锋收笔等的运笔方法 , 就会使行楷失去了流畅、活泼之感.当然 , 行楷的确有楷意 , 但楷书在行书中的作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露的 , 切不可过分强调 , 否则既不能提高书写速度 , 又不能表现行书的那种潇洒如意的神韵.行楷中的用笔、转折等 , 应略带轻微的提按 , 加强转与折的运用.在这基础上 , 掌握行书的结构变化 , 合理地省略笔划 , 注重点画间的呼应和连贯. 三、练字的方法 一是要练眼 , 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 , 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 , 专心致志地观看它 , 看准了才下笔.”读帖是基础 , 要仔细观察字在方格中的高低位置、笔画的连贯映带、疏密和长短等 , 眼高是手高的前提 , 对字形要善于观察、分析和比较 , 大致相同的字合成一类 , 举一反三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 要把示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 , 只有把字形象记英语单词、背数学公式那样烂熟于心 , 深深地刻在大脑里 , 才能熟练运用.无论何时 , 一旦提到这个字 , 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 , 做到胸有成帖 , 脑有成字. 三是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 , 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 , 手下却不一定能写出来 , 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 , 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 , 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 四是练结构.要写好行楷 , 结构的练习重于笔画的练习.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要掌握汉字的结构 , 大家可以写写黑体字 , 通过这种字体把结构进行校正 , 然后加以变化 , 写其他的字体也就容易一些. 当然 , 在实践过程中 , 还有一些更为具体的练习方法 , 比如对比法、类比法、楷行结合法、字格法、空心字法等等.重要的是 , 要做到学用结合 , 练写合一 , 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 , 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 , 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 , 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 , 练一个用一个 , 在用中学 , 在学中用 , 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总之 , 练字贵在坚持 , 要做一个有心人 , 多加模仿 , 活学活用 , 坚决克服练习与使用“两张皮”现象 , 做到以上几点 ,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书写水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