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最失败的一次战役 损兵数万仅俘兵400

光看名字就知道,王忠嗣肯定不是他的本名,事实也的确如此 。九岁那年,他老爹在抗击吐蕃的战争中英勇牺牲,唐玄宗见他孤苦无依,便把他接到宫中抚养,还收他为干儿子,并赐了他这个名字 。因自幼受到传统熏陶,经历坎坷,加上是名将之后,王忠嗣长大后有勇有谋,刚毅寡言 。唐玄宗曾与他讨论兵法,他对答如流,喜得唐玄宗当场表态:“好好干,一代名将非你莫属 。”
【唐玄宗最失败的一次战役 损兵数万仅俘兵400】开元十八年(730年),王忠嗣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战 。此前他已得知,吐蕃赞普(吐蕃王)正在郁标川检阅军队,便决定打对方个措手不及,却遭到其他将领的一致反对,但他固执己见,带领精骑奇袭敌军,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 。这一战,王忠嗣打出了名声 。
开元二十六年,河西节度使谋划攻占新城,但唐军需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领兵之人必须善于用兵,这时有人推荐了王忠嗣,唐玄宗立即命令王忠嗣开赴河西 。王忠嗣果然不负众望,攻下新城,得到了左威卫郎将的职位 。
但吐蕃也不是好惹的,同年秋天,吐蕃集结大军南下报仇 。眼见敌军步步逼近,己方势力又远不如敌军,不少将士开始害怕起来 。为鼓舞士气,王忠嗣趁吐蕃军驻扎未稳之际,率亲兵冲入敌营,吐蕃大军顿时阵脚大乱,唐军见状,纷纷策马奔入敌营,吐蕃大败而归 。由于战功显赫,唐玄宗下诏授予王忠嗣左金吾卫将军同正员之职 。
此后,王忠嗣又凭军功扶摇直上,官至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兼灵州都督 。其间,王忠嗣非常注意安抚边境民众,不希望为了自己的功名而给百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在朔方时,他在互市时故意用高价买马,使塞外各国争相来卖马,最终唐军得到很多好马,胡人却没多少好马来组成骑兵 。同时,为了加强防御,他在要害地方设置了城堡,有旧城的修复后继续使用,没有的则修建新城,这种做法不但能够达到军事目的,而且节省劳力、财力,他因此获得了上下级的一致好评 。
势力逐渐壮大之后,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又率骑兵北出雁门,与突厥军队在桑乾河展开会战,三战三捷,王忠嗣因此威名大震 。同年,后突厥因内乱反唐,王忠嗣向唐玄宗献《平戎十八策》,随后联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大败后突厥,后突厥部众千余帐相继归唐 。从此,后突厥再无力对唐帝国边境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但王忠嗣并未就此罢手,第二年,他再度率兵打败突厥,塞外的局势因此得到根本性转变 。
功劳如此巨大,加官晋爵自是常态,天宝四载,王忠嗣加摄御史大夫,兼河东节度使 。第二年,唐玄宗又任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 。至此,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整个北方的政治、经济均在其掌握之中,自唐朝开国以来,可谓前无古人,风光无限 。
树大招风,王忠嗣当然明白—按唐制,边将立功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入朝当宰相,他完全有这资格,但时任宰相的李林甫怎会让他如愿?而且李林甫已经有所行动,他不光瞅准一切机会诋毁王忠嗣,还建议唐玄宗从少数民族将领中挑选一人来担任节度使,理由是以防王忠嗣尾大不掉 。
傻瓜都知道功高震主的后果,于是王忠嗣立即上书请辞河东、朔方节度使之职 。不过,唐玄宗虽然算不上一代明君,但智商还算不错—王忠嗣熟悉两镇边事,又很受士兵们拥戴,倘若换了其他人,难免军心不稳,因此并未准奏 。但功名与性命哪个更重要,是个人都能想明白,所以王忠嗣又多次上书请求,唐玄宗也只得答应了 。不过,经过此事,王忠嗣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下降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