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子|陈介祺慧眼识货,四千两银子捡一个大漏,古玩界靠的是胆识和学识!( 二 )


贩子|陈介祺慧眼识货,四千两银子捡一个大漏,古玩界靠的是胆识和学识!
文章插图

原来,十年前,陕西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从自家地里挖出此鼎,有一严姓的古董贩子闻名而去,以白银10两起价,最终300两银子购得。哪知在运鼎之际,另一村民董治官从邻县带回一古董贩子来,不让严姓的古董贩子运走。买卖没有做成,严姓的古董贩子恼羞成怒,以重金行贿岐山县知县,将董治官逮下狱。想不到那董治官带朋友前来买鼎,无非是冲着那几两银子的跑腿费,却落个深陷囹圄的下场,死在了狱中。而那村民董春生,本应该得300两银子的横财,最后连一文钱都没得到。此鼎作为赃物运到县衙,知县狠狠又敲了那严姓的古董贩子一笔竹杠,才让严姓的古董贩子悄悄运走。这严姓的古董贩子多少识货,知此鼎价值不菲,特找来张燕昌之子张石瓠鉴别此鼎。可张石瓠哪有其父的本事?将鼎内铭文拓了下来,说是寄给朋友,让朋友帮忙看看。严姓的古董贩子见张石瓠一连数月没有消息,适逢家中有变,急需一笔银子,无奈之下只得将此鼎出手。苏亿年通过他人之手买下此鼎。苏亿年花多少钱买下的鼎,那是人家的事,按行规是不该问的。陈介祺约摸着也就千儿八百的事。在古玩界,无论什么古董,价高价低没个定数,但终究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物以稀为贵。陈介祺微笑着对李振卿说道:“不知李兄是否愿意割爱?”陈介祺此言一出,李振卿登时露出万分感激之色,却又饱含着无限担忧,将四根手指在桌沿上碰了一下。李振卿吃下这件古董,若是输了,输的便是这百年老号,陈介祺此举,无疑将风险往他身上揽,赌上他的半世英明,帮李振卿保住这百年老号。这份朋友之间的仗义之情,全京城上下,没几个人能够做得到。陈介祺从袖笼中抽出几张大面额银票递给苏亿年,同时说道:“这位兄台,东西归了我,钱自然我出,多出的一千两,算是给兄台的赏!”其余几个老板看得目瞪口呆,陈介祺打个赏就是一千两银子,这份豪爽,全京城上下更是没几个人。陈介祺朝大家拱手,让伙计把鼎抬到车上,离开了德宝斋。回到家,他破译了鼎内铭文的含义,得知是毛公叔郑敬献给周宣王的国策,于是将此鼎命名为毛公鼎,藏于家中。
贩子|陈介祺慧眼识货,四千两银子捡一个大漏,古玩界靠的是胆识和学识!
文章插图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故而此鼎乃当世奇宝,价值不可估量。陈介祺花了五千两银子,实在是捡了一个大漏。本文参考资料:《簠斋传古别录》、《簠斋金文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