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书评】邓发明/也谈《红楼梦》

也谈《红楼梦》
作者:邓发明
【|【三湘书评】邓发明/也谈《红楼梦》】|【三湘书评】邓发明/也谈《红楼梦》
本文图片

用一句西谚来读《红楼梦》 ,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那么这千千万万的“红迷”中肯定有各个层次的读者 , 谈谈像我等草根“红迷”的体会也是未尝不可的事 。
自曹公雪芹的《红楼梦》问世以来 , 历经二百多年 , “红学”热度一直经久不衰 , 研究者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 有当时代曹公的挚交好友脂砚斋 , 敦诚 , 敦敏 , 张宜泉 , 鄂比的近距离批解点评著作;有近代历史上新文化运动的文坛主将鲁迅 , 胡适 , 俞平伯等大胆设想 , 小心求证的红学研究方向性著作;也有现代的研究“红学”大家王蒙 , 刘心武 , 蔡义江等与时俱进探秘“红学分支学的著作” , 其间流派纷争 , 观点各异 , 见仁见智不一而足 , 为一部已经诞生二百多年小说展开百家争鸣现象 , 实乃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 , 充分说明《红楼梦》的伟大性 。
我从小就接受先生、学究们的思想灌输 , “开讲不言红楼梦 , 读尽诗书亦枉然 。 ”这观点虽然有失偏颇 , 但可见《红楼梦》在中国文化人心中的地位 。
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 用当时打零工攒下的钱 , 花了十元八角买了一本岳麓书社出版的87版本《红楼梦》 , 书厚字小 , 装帧普通 , 读时有点费劲 , 随着年龄增大 , 眼睛愈发吃力 , 断断续续读了三十多年 , 从刚开始读不懂 , 没兴趣读下去 , 慢慢地读得有点眉目 , 再转为越读越有味 , 有一段时间有些入迷 , 一天不读几页 , 觉得失去精神寄托 , 一部书历经三十多年的反复揣摩研读 , 由于基础差 , 慧根欠缺 , 谈不上读懂了 , 读通了 , 而且没有任何学术建树 。 但是我个人的体会 , 粗鄙之见还是有一些 , 写出来未免贻笑大方 , 也不妨一试 。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 对广大初步阅读者来讲 , 首先是怎么去读懂并坚持读下去 , 离不开有决心 , 耐心 , 恒心的态度 , 譬如作一个读书计划 , 决心每天读完一个回目(章节) , 而且是细读 , 能作个笔记最好 , 坚持一个月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可以神交古人 , 精神上梦回明清的贵族生活 , 可体会当时语言风格 , 语言环境 。 刚开始如果有看不懂的语句 , 借助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
读了一段时间 , 又回过头温习一下 , 浏览一下目录即可 , 看到每一回的目录就能回忆出这章节的内容来 , 会深深折服曹公写作手法的高明之处 , 整个谋篇布局有“草蛇灰线 , 伏脉千里”的感觉 , 譬如说书中第五回对主要人物的判词 , 在后面的篇幅中一一对应展开描写 。 曹公在写此书时考虑到怕受当时“文字狱”的迫害 , 真事隐(甄土隐) , 假语存(贾语村)” , 大量采用“谐音手法”“影射手法” , 其中最典型的是给是贾府中的清客相公安上别有用心的名字 , 如“单聘仁(善骗人) , 詹光(沾光) , 卜世仁(不是人)”等等 , 读时细心领会曹公的用意 , 结合当时场景 , 语言描写 , 对全书写作意图就不难理解了 。
从我个人理解 , 《红楼梦》中最值得称道是书中大量的诗 , 词、歌 , 赋 , 联 , 曲等文学作品 , 这些都是曹公独具匠心为书中每个不同人物量身定制的 , 非常符合小说中人物的性格 , 命运和地位 , 有非常值得借鉴和化用的经典之作 , 譬如有令人拍案叫绝的精美对联如:
“绕堤柳借三篙翠 , 隔岸花分一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