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石|“玛瑙+”助力阜新开启文旅深度融合新篇章

7月15日—19日 , 第十七届辽宁·阜新玛瑙文化旅游节将在阜新市举行 , 以玛瑙为载体的文旅盛会再次吸引八方来客 。
玛瑙石|“玛瑙+”助力阜新开启文旅深度融合新篇章
本文图片

2006年7月 , 首届中国·阜新玛瑙节的成功举行 , 填补了国内没有玛瑙专业展会的空白 。 时至今日 , 玛瑙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六届 , 其中第四届和第五届被商务部列为全国重点引导支持的国家级重点展会之一 。 17年来 , 玛瑙节见证了阜新成为“世界玛瑙之都”的旅程 。
“世界玛瑙之都” , 从8000年前的远古走来
阜新玛瑙 , 历史悠久 。
早在8000年前 , 阜新的查海先民发展成中国北方的“第一代农人” , 他们创造了“世界第一玉”与“中华第一龙” , 将红山文化向前推进了3000年 , 阜新因而有了“玉龙故乡”的美誉 。
盛世兴宝 。
在阜新大地上 , 挖掘整理的辽墓数十座 , 里面出土了大量玛瑙工艺品 。 其中 ,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辽中期墓葬清河门四号墓出土的玛瑙花式盅 。
据辽代的史料记载 , 阜新地区的老河土、十家子以及苍土等地 , 大雨过后 , 田间地头 , 河床上下 , 玛瑙石俯拾皆是 。 农民捡拾后 , 卖给当时被称为“火石客”的玛瑙商人 , 再转送到玛瑙加工作坊进行精雕细刻 , 辽代的阜新玛瑙加工业初露端倪 。
上世纪七十年代 , 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的阜新人开始有意识地打扮自己、扮靓家居 , 再一次把目光投向玛瑙 。
在国家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水胆玛瑙作品 , 名叫《水帘洞》 , 其原料就产自阜新 。
今天的阜新 , 已拥有三大玛瑙专业展馆和五大玛瑙专业市场 , 是全国最大的玛瑙交易中心和玛瑙产品集散地 。 今天的阜新玛瑙行业已经步入国际化 , 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全国乃至世界的玛瑙行情 。 正是因为阜新玛瑙有着8000年的传承历史 , 玛瑙行业才会在阜新大地发展壮大 。
【玛瑙石|“玛瑙+”助力阜新开启文旅深度融合新篇章】以集群优势倾力打造“世界玛瑙之都”
提起风筝节 , 人们马上想到潍坊;提起紫砂壶 , 人们马上想到宜兴;提起瓷器 , 人们马上想到景德镇 。 当一个品牌深入人心 , 它就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 。 玛瑙就是阜新的文化符号 。 “玛瑙之都”就是阜新的城市文化品牌 。
2006年 , 阜新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玛瑙之都”的设想 , 大力发展玛瑙产业 。 同一年 , 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上 , “阜新玛瑙雕”赫然在目 。
打造“玛瑙之都”这一文化品牌 , 阜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一是玛瑙资源储量丰富 , 二是文化积淀深厚 , 三是加工历史悠久 , 四是产业体系比较完善 ,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 ,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玛瑙产业化链条 , 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 阜新要以玛瑙为媒介 , 吸引八方客人 , 来了解阜新 , 进而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打造“玛瑙之都” , 阜新浓墨重彩描绘前景 。 市委、市政府为打造“中国玛瑙之都”制定战略方针:建成玛瑙产业集群 , 使玛瑙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之一 。 于是 , 在全市十大产业集群中 , 我们看到了玛瑙产业集群 。
从2006年至今 , 纵观新的玛瑙市场 , 变化巨大:过去分散的小作坊 , 变成了聚集的产业园 , 产业规模基础雄厚;过去的师傅带徒弟 , 变成了学校系统培训 , 多个专门的玛瑙雕刻学校纷纷成立;过去是玛瑙初加工 , 变成了重点出精品 , 玛瑙工艺品更注重品牌、品质、品位 , 实现由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转变;过去是粗放生产 , 现在是给玛瑙作品注入文化元素、养生元素 。 过去是传统的线下销售 , 等客上门 , 现在是玛瑙小镇全员线上直播 , 订单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