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的寻怎么写

1. 寻隐者不遇改写 第一个:唐代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叫贾岛 。一天,天气晴朗,天水汪汪,贾岛准备到山林中拜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老朋友,贾岛怀着激动的心情,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向山林中 。
到了山下,贾岛一边走一边向路人打听老朋友的住处,就这样边走边打听,很快,他看到远处山林中有一处小茅屋,屋前有几十棵郁郁苍苍的松树,树下有个童子正在扫地 。“该到了 。”想到这,贾岛急走几步,上前向小童打听到:“你师傅在家吗?”
“我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
“知道在哪座山了吗?”贾岛有点失望 。
“就在这座山上了 。”童子答道 。
“那就好了!我到山上去找他 。”贾岛高兴地说 。
“只是这山上云雾茫茫,你根本找不到我师傅了”
童子的话让贾岛彻底失望了 。贾岛带着遗憾的心情,慢慢向山下走去 。
走在路上,贾岛有感而发,吟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第二个:
寻隐者不遇(改写)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昨夜的一场蒙蒙春雨,给大山洗了一个澡 。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清丽脱俗 。绿油油的麦苗、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翠绿的柳叶……点缀在绿色的山林中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整座大山,好像给整个森林披上了白茫茫的纱巾,就像传说中的灵山一样云雾缠绕 。一个个笋芽儿破土而出,好奇地张望着四周 。他——贾岛,迈着轻松地步伐,踏着石头铺成的山间小道,兴致勃勃地去拜访它那位隐居在山林里,多年不见的至交 。
快到中午的时候,贾岛终于看见了至交的家——一间茅草屋,草屋四周有一圈长长的竹篱笆,旁边还有一棵挺拔高大的松树,在松树下面有一个童子,他正在清扫院落 。贾岛看见了激动地走到松树下面,拱着手,彬彬有礼地问:“请问小师傅,你的师傅在家吗?”童子好奇的打量了贾岛一番以后才回答,“您来得真不巧,我的师傅不在 。”贾岛着急地问:“那你的师傅到那里去了呢?”“我的师傅到山上采药去了 。”童子回答说 。贾岛紧追着问:“你知道在山上的哪个地方吗?”童子指着那座山说到:“巍峨的大山,云雾缠绕,我也不知道我的师傅在哪里 。”贾岛听了唉声叹气,遗憾地说到:“我们两人好朋友已经有十多年不见了,这次,我千里迢迢地赶过来,特地来看望他老人家,可是他偏偏上山采药去了 。小师傅,那你的师傅要什么时候回来呢?”“先生,我的师傅起码晚上天黑了才回来 。”贾岛听了以后跟童子说:“晚上我等不了了,那先我走了,等你师傅回来时请你代我向他老人家问好,就说贾岛来看望过他了,再见了小师傅 。”
贾岛远道而来没遇到至交,满怀遗憾地离开了草屋下了山 。只有草屋旁的那棵苍天大树——松树目送了贾岛,好像在替他的主人送别贾岛……
希望采纳
2. 寻隐者不遇的中心思想怎么写 中心思想: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
出处:《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