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海荣访谈】心系鸿志创民歌——专访著名词作家郭怀鸿( 五 )


民歌|【海荣访谈】心系鸿志创民歌——专访著名词作家郭怀鸿
本文图片

郭怀鸿不仅仅有着怀古的情谊 , 更多的是赋予了信天游该有的多情 。 有时候 , 我们似乎真的很难相信生活中这样一位不善言辞的老人 , 却有着如此激情澎湃的民歌才情 , 内心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 思想是如此的花火闪耀 。 在他创作的作品《陕北云雾情》中 , 这样的抒情与场景在唯美的表达中 , 让陕北黄土高原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 散发着幽深的意境 , 拥有了迷人的色彩 , 叫人沉醉 。 歌中道:“柔柔的云 , 轻轻的风 , 浓浓的晨雾隐隐的人 。 飘飘逸逸朦朦胧胧 , 飘移的是神仙还是凡人?浓雾中飘出隐隐约约歌声 , 淡雾中移岀灰灰朦朦的人影 。 陕北信天游飞起团团疑问 , 这是凡间还是诱人的仙境?啊咧咧咧咧……陕北唱歌的清晨 , 迷醉了多少游人!啊咧咧咧咧……陕北飘雾的山顶 , 诱惑了多少神灵!”
我问他:“如果我没有猜错 , 这首歌词也是您的一首即兴之作?”
郭老师笑呵呵地说道:“是了 。 这是我休假回到自己的老家写的一首歌 。 我们老家有座山 , 名叫寨疙瘩 。 清晨我爬到山顶 , 但见云雾缭绕 , 恍如仙境 , 此情此景 , 我又忍不住情思涌动 , 下山回家后 , 不多会儿 , 歌词就写好了 。 ”
民歌|【海荣访谈】心系鸿志创民歌——专访著名词作家郭怀鸿
本文图片

郭怀鸿 近照 海荣拍摄
?
在《陕北的月亮》中 , 郭怀鸿开启童真的视角 , 用信天游新式的表现手法 , 勾勒出不一样的陕北明月 。 他写道:陕北的月亮圆当当 , 就和天上的不一样 。 圆月是我的相框框 , 里头装着妹妹的像 。 陕北的月亮明晃晃 , 就和别处的不一样 。 月儿是我的大唱碟 。 心上的信天游成天唱 。 陕北的月亮亮堂堂 , 初一十五不一样 。 想妹妹想的缺“半切” , 见了妹妹又圆上 。
这样的歌词你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 , 令人拍案惊奇 。 尤其想一个人想的心缺掉了一半 , 通过宇宙的时空与时间的“走位”挪移 , 呈现出了月亮的阴晴圆缺以及心情的悲伤与喜悦 , 这该的描述是到了怎样的一种思念程度和境界呢 。 首先 , 这一定是一个“不完整的人” , 因为他的心剩下“半切”了 。 一个不完整的人只有找到心疼他的那一个人 , 人生才是完整的 , 生命才是完整的 。
把月亮比作大唱碟 , 银色的圆月就是闪耀着光华的碟盘 , 自然而然 , 这样的比喻与形容与郭老师的音乐 , 歌词、信天游艺术气场紧紧的维系在一起 , 看上去是如此的顺其自然 , 也是这样的水到渠成 。 郭怀鸿就是这“唱碟”中的“白金刻录者” , 在漫长的岁月与时光中 , 他一直默默记录着 , 用心编织着人生的美好 。
民歌|【海荣访谈】心系鸿志创民歌——专访著名词作家郭怀鸿
本文图片

在保德方言中 , 也有“半切”一说 , 口语表达出来即是“半掐” , 也是一半的意思 。 比如 , 给我吃“半掐”月饼 , 再来“半掐”西瓜 。 无论是“半切”还是“半掐” , 这样的词语突然用在极具地理归属性的诗词歌赋中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 也许这就是陕北民歌的独具特色之处 , 这就是信天游豪放直爽的表达秉性 。 你看着高大上 , 但它却又如此接地气 。 雅尔不俗 , 俗而不雅 , 在比兴叠字的创作中 , 有一种情感的弯弯绕 , 却是蕴藏着一种百转千回的怅然 , 也有一份荡气回肠的率真 。
说到这里 , 郭老师也简单谈了点自己的看法 。 他说:”酸曲不是不可以存在 , 不是不可以说唱 , 但还是点到为止 , 见好就收 。 太露骨 , 就没有艺术的美感 , 太直白 , 也就挫败了民歌的底蕴 。 “郭老师面带孩子般温和的笑容 , 像位游历山河归来的菩萨一样坐在我的对面 , 笑呵呵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