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新展丨神奇宝“贝”将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不出成都,体验“赶海”乐趣

它曾与恐龙同行 , 见证地球5亿年沧海桑田;它曾跨越山海 , 暗藏古蜀对外交往“文明密码”;它曾融入艺术 , 构成人类对美的极致追求 。 它 , 就是贝类 。
7月20日至10月23日 , “神奇宝‘贝’——奇妙的贝类世界”特展将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 , 展出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5家文博单位馆藏的贝类标本及相关文物1200余件(套) , 为暑期的成都带来阵阵舒爽海风 。
金沙遗址|新展丨神奇宝“贝”将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不出成都,体验“赶海”乐趣
本文图片

金沙遗址|新展丨神奇宝“贝”将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不出成都,体验“赶海”乐趣
本文图片

“神奇宝‘贝’”特展展厅设计图
本次展览创造性地将自然科普与人文历史相结合 , 引领观众认识海贝的栖息环境 , 邂逅上百种姿态各异、习性不同的贝类 。 走出海洋 ,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发现的贝类相关文物 , 则为观众展开一幅贝文化的历史画卷 。
金沙贝纹铜器罕见亮相
中国西南内陆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中 , 曾出土大量海贝、青铜贝和绿松石贝 。 在成都金沙遗址的祭祀区 , 也发现了根据海贝形态、纹饰制作而成的玉贝、贝纹铜器等 。
考古学家推测 , 在古蜀人的生活中 , 海贝可能也是一种“奢侈品” , 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与金器、玉器一起 , 被敬献给天地山川、祖先神灵 。
金沙遗址|新展丨神奇宝“贝”将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不出成都,体验“赶海”乐趣
本文图片

展出文物:玉海贝
那么 , 古蜀海贝从何而来?考古发现 ,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环纹货贝中间有齿形沟槽 , 这种海贝只产于印度洋深海水域 。 而根据史料记载 , 在印度洋北部地区 , 刚好流行用这种贝作为货币使用 。 因此 , 这些海贝有可能是伴随贸易活动 , 从印度、缅甸等南亚国家经云南地区 , 来到成都平原 。
此外 , 除了西面的印度洋 , 古蜀地区的海贝还可能来自我国南海地区 , 途径广东、广西、贵州 , 到达四川 。 受海贝外形的启发 , 古蜀人还使用其他珍贵的材质 , 制作出铜贝、绿松石贝、玉海贝、贝纹铜器等 , 展现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
金沙遗址|新展丨神奇宝“贝”将亮相金沙遗址博物馆:不出成都,体验“赶海”乐趣
本文图片

展出文物:贝纹铜器
本次展览中 ,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出土的多件海贝将首次展出 , 而金沙遗址出土的贝纹铜器也将罕见亮相 。 这件铜器外表扁平 , 中空结构 , 出土时还填充有黑色无机质 , 其侧面装饰有11个大小不一的贝纹图案 。
珍稀标本集中展出
作为金沙遗址博物馆历年特展中展品数量最多的一次 , 本次展览展出1200余件(套)展品 , 其中 , 贝类、鱼类、珊瑚等标本就近1000件(套) 。 位列世界四大名螺的法螺、唐冠螺和鹦鹉螺、贝中之王——砗磲、海之荣光芋螺等29种珍稀贝类标本都将集中展出 。
此次展出标本中最为“资深”的当属鹦鹉螺 。 它被誉为海洋中的“活化石” , 已在地球上经历了数亿年演化 。 根据其控制自身浮沉的原理 , 人类制造出第一艘核潜艇 。 此次展出的珍珠鹦鹉螺 , 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海之荣光芋螺 , 因其拥有犹如大海在太阳升起和落下时 , 在海面上泛起的波光般美丽的花纹而得名 , 其超高的“颜值”值得一看;体量最大的砗磲 , 被称为“贝中之王” , 直径将近1米 , 是历朝历代人们趋之若鹜的装饰品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