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一个是天地母亲,一个是规律,都是人生大智慧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其全部哲学系统都是围绕着“道”展开。但“道可道非常道”里面包含着不同含义的“道”,通常的注家认为,老子的“道”有“常道”和“非常道”两种,“常道”即是有名有相的道,“非常道”是指无名无相能生万物的道。
这种注解,显然不足以涵盖老子所言之“道”的广大精微,以及它的整体性、普遍性、?共同性特质。
整部《道德经》,“道”的主线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道”,但同时,老子在不断阐述“道”的运动变化的法则、规律。但还有的地方,借“德”以阐道,特指一种准则或典范。因此,老子所言之“道”,既是形而上之天地母,又是有迹可循的运动变化规律,还是人生修养准则。



非常道|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一个是天地母亲,一个是规律,都是人生大智慧
文章插图

作为天地母的“道”体是虚无的,它的形态“寂兮廖兮”,它的名称叫“夷希微”,它的运行“周行不殆”
虚无,是“道”的存在方式,虚无恍惚正是万物孕发的玄妙所在。21章说:
道之为物,憔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无具象之形体,它恍惚又窈冥,玄奥不可测度;“道”是变体、是恒动,因其动、变而生天地万物,“万有”因此生发,故云“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故能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至整个宇宙。故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章)。
老子在第四章说:道冲,或用之而不盈。道体是至虚的,“道隐无名”(41章)但却充满天地万物。 宇宙之浩渺,大不过道;万物之繁盛,无穷于道。道是宇宙之本原,群教之宗元,万物之主宰,众妙之门径。若无道,则天“将恐裂”;地“将恐废”;神“将恐歇”;谷“将恐竭”;万物“将恐灭”。
其形“寂兮廖兮”。具象的事物有形有相,但“道”是“寂兮廖兮”的,它广大无边且悄无声息。《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老子说,在天地之前就有一个浑然一体的存在,他空阔无边又悄无声息。它不依赖任何物质而单独存在,永恒地运行从不停息,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但因为它无极之大,无声之至,万物是它的形体,它没有自己固定的形态,因此没法知道它的名字,为了方便叙述,才勉强给它起个名称叫“道”。
道是宇宙间惟一的、绝对的、超越时空的存在,它恒存不改,它法“自然”,不因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不因外力的作用而改变。
一切有形之物都是具象的,都有生灭过程,但“道”是永恒的,因而是无形、无名的,千姿百态的万物就是它的形,生生不息的天地就是它的“性”。之所以不能命名,就是因为“道”的无极、无限性,一旦起名,“道”就有了局限性。



非常道|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一个是天地母亲,一个是规律,都是人生大智慧
文章插图

其状“夷希微”。道,广大精微, 遍虚空,尽法界,万事万物都是他的存在方式。但它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第十四章这样描述他的存在状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无色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无色、无声、无形,三者混合而为一(即道),非一声、一色、一形所能概括,故不能言说。但它却能为万物作形状,为天地赋性情,予日月以光辉,赐生灵以性命。正因为它无状无象,无声无息,故无所不通,无所不往。